|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2-13页 |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4页 |
| 一、公务员初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析 | 第14-22页 |
| (一)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5页 |
| 1.公务员初任培训 | 第14页 |
| 2.公务员初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4-15页 |
| (二)公务员初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 第15-16页 |
| 1.学历层次高,领悟力强 | 第15页 |
| 2.年轻气盛,积极上进 | 第15-16页 |
| 3.来源广泛,个体差异大 | 第16页 |
| 4.对机关工作的认知不深 | 第16页 |
| 5.思想问题多,教育难度大 | 第16页 |
| (三)公务员初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第16-17页 |
| 1.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思想品德 | 第16-17页 |
| 2.塑造新录用公务员的职业人格 | 第17页 |
| 3.引导新录用公务员的行为实践 | 第17页 |
| (四)公务员初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17-20页 |
| 1.角色教育——职业转换 | 第18页 |
| 2.理想信念教育——塑造三观 | 第18页 |
| 3.伦理教育——职业道德 | 第18-19页 |
| 4.法治教育——依法行政 | 第19页 |
| 5.方法论教育——科学行政 | 第19-20页 |
| (五)公务员初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20-22页 |
| 1.有利于提高新录用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 | 第20页 |
| 2.有利于促进新录用公务员的角色转换 | 第20页 |
| 3.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 | 第20页 |
| 4.有利于提高公务员初任培训的有效性 | 第20-21页 |
| 5.有利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第21-22页 |
| 二、公务员初任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 1.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不完善 | 第22-23页 |
| 2.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形式化 | 第23页 |
|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陈旧 | 第23页 |
| 4.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 第23-24页 |
| 5.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 | 第24-25页 |
| (二)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 1.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 第25页 |
| 2.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 第25-26页 |
| 3.培训机构没有建立科学的职能管理体系 | 第26页 |
| 4.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缺乏评价和监督体系 | 第26-27页 |
| 三、完善公务员初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27-35页 |
| (一)革新初任培训机构的结构与理念 | 第27-29页 |
| 1.完善培训机构职能管理结构 | 第27-28页 |
| 2.增加培训机构的多元化 | 第28页 |
| 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 第28页 |
| 4.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 5.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29页 |
| (二)完善初任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 第29-31页 |
|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 第29-30页 |
| 2.建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体制 | 第30页 |
| 3.建立效果评估机制 | 第30-31页 |
| (三)优化初任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31-32页 |
| 1.教育内容的构成 | 第31页 |
| 2.教育内容的更新 | 第31-32页 |
| (四)丰富初任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32-33页 |
| 1.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介绍 | 第32页 |
| 2.网络教育管理及应用 | 第32-33页 |
| 3.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33页 |
| (五)建立初任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管理体系 | 第33-35页 |
| 1.教育师资筛选 | 第33页 |
| 2.内部师资培育 | 第33-34页 |
| 3.外部师资管理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