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节点的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装配式钢结构节点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1 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外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1页
    1.3 美国Conxtech框架体系介绍第11-16页
        1.3.1 ConX框架体系第11-12页
        1.3.2 ConX框架体系的优势第12-13页
        1.3.3 ConX框架体系与BIM技术的融合第13-16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6-19页
        1.4.1 研究目的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9页
2 改进后新型装配式节点设计第19-23页
    2.1 改进后新型装配式节点的构造第19页
    2.2 改进后新型装配式节点尺寸设计第19-20页
    2.3 改进后新型装配式节点设计步骤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新型装配式钢结构节点有限元理论及模型建立第23-31页
    3.1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第23-24页
        3.1.1 有限元方法简介第23页
        3.1.2 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第23-24页
    3.2 材料参数第24-25页
    3.3 单元选取网格划分第25-27页
        3.3.1.单元选取第25-26页
        3.3.2 网格划分第26-27页
    3.4 接触问题第27页
    3.5 边界条件及加载制度第27-30页
        3.5.1 边界条件第27-28页
        3.5.2 加载制度第28-29页
        3.5.3 分析步骤第29-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新型梁柱装配式节点设计参数分析第31-61页
    4.1 有限元方法检验第31-32页
    4.2 节点破坏模式分析第32-34页
    4.3 新型装配式钢结构节点参数试件设计第34-35页
    4.4 柱厚度t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第35-44页
        4.4.1 单调荷载作用下应力云图第35-36页
        4.4.2 单调荷载作用下荷载.位移曲线第36-37页
        4.4.3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应力云图第37-40页
        4.4.4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第40-42页
        4.4.5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骨架曲线第42页
        4.4.6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延性系数与耗能系数第42-44页
    4.5 梁端翼缘套板厚度t1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第44-52页
        4.5.1 单调荷载作用下应力云图第44-46页
        4.5.2 单调荷载作用下荷载.位移曲线第46页
        4.5.3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应力云图第46-50页
        4.5.4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第50页
        4.5.5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骨架曲线第50-51页
        4.5.6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延性系数与耗能系数第51-52页
    4.6 梁端翼缘套板厚度t2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2-59页
        4.6.1 单调荷载作用下应力云图第52-53页
        4.6.2 单调荷载作用下荷载.位移曲线第53-54页
        4.6.3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应力云图第54-57页
        4.6.4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第57-58页
        4.6.5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骨架曲线第58页
        4.6.6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延性系数与耗能系数第58-59页
    4.7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梁端圆弧削弱对新型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第61-74页
    5.1 削弱深度e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61-67页
        5.1.1 弹性阶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2-63页
        5.1.2 塑性阶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3-67页
        5.1.3 削弱深度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第67页
    5.2 削弱段长度d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67-72页
        5.2.1 弹性阶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8-69页
        5.2.2 塑性阶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9-71页
        5.2.3 削弱深度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第71-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6.1 本文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及建议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与奖励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洛阳牡丹为例
下一篇:快速发展城市中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方案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