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基于“学区房现象”的思考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1.2 选题研究综述第14-19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7页
        1.2.3 研究评价第17-19页
    1.3 研究意义及独特性第19-20页
        1.3.1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19页
        1.3.2 研究的创新点与独特性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0-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20页
        1.4.2 研究框架第20-22页
第二章 城市公共品供给机制分析的基础工具第22-30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2-24页
        2.1.1 学区房与学区房现象第22-23页
        2.1.2 城市公共品与城市公共性第23-24页
    2.2 基本理论评述第24-30页
        2.2.1 机制与机制设计理论第25-28页
        2.2.2 理论对城市公共品供给机制贡献第28-30页
第三章 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机制的要素分析第30-39页
    3.1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实体架构第30-33页
        3.1.1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主体第30-31页
        3.1.2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客体第31-32页
        3.1.3 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方式第32-33页
    3.2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内部机制第33-39页
        3.2.1 城市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利益驱动第33-36页
        3.2.2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6-39页
第四章 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失衡及其机制的失调第39-46页
    4.1 城市公共品供给失衡第39-42页
        4.1.1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空间失衡第39-40页
        4.1.2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显隐性失衡第40-41页
        4.1.3 城市公共品供给主体力量失衡第41-42页
    4.2 城市公共品供给机制失调第42-46页
        4.2.1 激励的不相容第42-43页
        4.2.2 信息沟通成本高第43-46页
第五章 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机制失衡下的“学区房现象”第46-53页
    5.1 “学区房现象”形成过程第46-47页
    5.2 “学区房现象”与城市公共品供给的关系第47-48页
    5.3 “学区房现象”是城市公共品供给失衡的结果第48-50页
        5.3.1 教育资源空间失衡是造成“学区房现象”的直接原因第48-50页
        5.3.2 教育资源显隐性失衡是造成“学区房现象”的主要原因第50页
    5.4 “学区房现象”的社会效应第50-53页
第六章 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机制优化第53-58页
    6.1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机制理念优化第53-55页
        6.1.1 公平与效率理念第53-54页
        6.1.2 城市公共性理念第54-55页
    6.2 城市公共品供给的运作机制优化第55-58页
        6.2.1 构建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第55-56页
        6.2.2 畅通需求表达机制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附件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相位恢复算法和公钥密码学的光学图像加密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