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BiOI基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防污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海洋生物污损第11-14页
        1.2.1 海洋生物污损发生发展过程第11-12页
        1.2.2 海洋生物污损防护技术第12-14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防污技术第14-23页
        1.3.1 半导体光催化防污机理第14-16页
        1.3.2 铋系半导体光催化杀菌材料第16-22页
        1.3.3 半导体光催化薄膜制备技术第22-23页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3-26页
        1.4.1 研究目标第23-24页
        1.4.2 研究思路第24-25页
        1.4.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5页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6页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26-27页
    2.3 BiOI粉体材料制备第27-28页
    2.4 304SS基体表面BiOI薄膜的原位制备第28-29页
        2.4.1 304SS网表面BiOI纳米薄膜的原位制备第28页
        2.4.2 304SS片表面BiOI纳米薄膜的原位制备第28-29页
    2.5 304SS基体表面BiOI/BiOBr薄膜的原位制备第29页
    2.6 材料表征第29-30页
    2.7 细菌培养第30页
        2.7.1 Staphylococcus aureus与Escherichia coli的培养第30页
        2.7.2 Bacillus sp.与Pseudoalteromonas sp.的培养第30页
    2.8 p IRES2-EGFP质粒的提取第30-31页
    2.9 光催化实验第31-35页
        2.9.1 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实验第31-32页
        2.9.2 光催化杀菌实验第32-33页
        2.9.3 光催化防藻类附着实验第33-35页
第三章 BiOI粉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杀菌机理研究第35-50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9页
        3.2.1 BiOI晶体结构与形貌的表征分析第36-39页
        3.2.2 材料对Bacillus sp.和Pseudoalteromonas sp.的光催化杀灭性能第39-43页
        3.2.3 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43-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不锈钢基体表面BiOI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研究第50-6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66页
        4.2.1 晶体结构与形貌的表征分析第50-56页
        4.2.2 晶体薄膜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的生长发育机制第56-57页
        4.2.3 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7-61页
        4.2.4 材料对E. coli和S. aureus的光催化杀灭第61-64页
        4.2.5 材料的光催化防藻类附着性能第64-66页
        4.2.6 材料的光催化机理第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不锈钢基体表面BiOI/BiOBr二元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研究第68-78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9-77页
        5.2.1 晶体结构及形貌的表征与分析第69-73页
        5.2.2 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73-75页
        5.2.3 材料的光催化杀菌机理第75-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1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创新点第79页
    6.3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案例》:建设银行A支行—智慧柜员机试点效果研究
下一篇:弱退市制度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保壳--以中葡股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