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论文

表达自由视域下网络诽谤的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7-19页
    1.1 引言: 网络诽谤罪公诉化的泛滥及其问题意识第7-9页
    1.2 研究综述及选题价值第9-16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6-19页
2. 网络诽谤罪的公诉化现象与危害第19-33页
    2.1 网络诽谤罪公诉化的司法现状第19-22页
        2.1.1 因言获拘与因言获罪频发第19-21页
        2.1.2 言论多涉公权力与公职人员第21-22页
    2.2 因言获罪与寒蝉效应第22-27页
        2.2.1 网络诽谤罪公诉化的司法偏差第22-25页
        2.2.2 网络诽谤罪造成的寒蝉效应第25-27页
    2.3 《刑法》第246条“但书”条 款的扩大解释第27-29页
    2.4 网络诽谤罪的数字司法之嫌第29-33页
3. 网络表达自由的权利属性及现实意义第33-40页
    3.1 言论表达自由的权利属性与宪政价值第33-35页
    3.2 公民网络表达在中国的现实意义第35-37页
    3.3 法制生态与表达自由的实现第37-40页
4. 名誉权与网络表达自由的冲突与平衡第40-49页
    4.1 网络诽谤法的法理分析第40-43页
    4.2 刑事网络诽谤法之辨析第43-44页
    4.3 表达自由在诽谤法中的权利本体地位第44-49页
5. 网络诽谤罪的去公诉化探讨第49-55页
    5.1 对公权力介入诽谤罪的限制第49-50页
    5.2 网络诽谤应以刑事自诉或民事侵权案立案第50-52页
    5.3 网络诽谤罪去公诉化的可行性分析第52-55页
6. 网络诽谤法律规制的改革与完善第55-66页
    6.1 网络诽谤的认定需归结到现实法益的侵害第55-58页
    6.2“实际恶意”原则的明确第58-60页
    6.3“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克减第60-63页
    6.4 网络诽谤的去刑化趋势第63-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读研期 间学术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魏六朝序文研究
下一篇:苏轼制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