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双辊薄带铸轧工艺概述 | 第10-11页 |
1.2 双辊薄带铸轧技术特点 | 第11-13页 |
1.2.1 双辊薄带铸轧金属学特点 | 第11-12页 |
1.2.2 双辊薄带铸轧工艺学特点 | 第12-13页 |
1.3 双辊薄带铸轧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3.1 国外双辊薄带铸轧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1.3.2 国内双辊薄带铸轧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1.4 铸轧薄带中心层偏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1 中心层偏析铸轧实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2 中心层偏析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1页 |
1.5.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铸轧熔池内冶金行为分析 | 第21-27页 |
2.1 合金熔液的凝固过程 | 第21-22页 |
2.2 微观偏析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3 溶质元素宏观输运方程 | 第24-25页 |
2.4 中心层偏析机理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多场耦合数学模型的构建及数值模拟 | 第27-38页 |
3.1 研究方法及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3.1.1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3.1.2 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3.2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8-31页 |
3.3 凝固模型 | 第31-33页 |
3.3.1 液固相线准则 | 第31-32页 |
3.3.2 solidification & melting模型 | 第32-33页 |
3.4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3-35页 |
3.5 数值模拟参数 | 第35-36页 |
3.6 网格划分及数值计算 | 第36-37页 |
3.6.1 几何模型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3.6.2 数学模型求解策略 | 第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工艺参数对铸轧薄带中心层偏析的影响 | 第38-53页 |
4.1 数值模拟实验方案 | 第38-39页 |
4.2 铸轧熔池流场与溶质场特征 | 第39-40页 |
4.3 浇铸温度对中心层偏析的影响 | 第40-43页 |
4.4 轧制速度对中心层偏析的影响 | 第43-46页 |
4.5 辊缝宽度对中心层偏析的影响 | 第46-49页 |
4.6 熔池高度对中心层偏析的影响 | 第49-52页 |
4.7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双辊铸轧铝合金薄带实验研究 | 第53-68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53页 |
5.2 实验设备 | 第53-56页 |
5.2.1 熔炼及温控设备 | 第53页 |
5.2.2 双辊薄带铸轧设备 | 第53-55页 |
5.2.3 浇铸与布流设备 | 第55-56页 |
5.3 铸轧实验方案 | 第56-59页 |
5.3.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5.3.2 铸轧工艺参数 | 第56页 |
5.3.3 铸轧实验过程 | 第56-59页 |
5.4 铸轧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7页 |
5.4.1 铸轧工艺参数范围 | 第59-61页 |
5.4.2 铸轧薄带凝固组织分析 | 第61-63页 |
5.4.3 铸轧薄带中心层偏析分析 | 第63-66页 |
5.4.4 铸轧薄带拉伸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