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绿色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3.1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3页 |
1.3.2 绿色投资理论 | 第13-14页 |
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页 |
1.3.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绿色信贷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 | 第17-29页 |
2.1 国际绿色信贷组织设立情况 | 第17-20页 |
2.1.1 国际组织设立背景 | 第17页 |
2.1.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 | 第17-18页 |
2.1.3 赤道原则 | 第18-20页 |
2.1.4 国际绿色投资情况 | 第20页 |
2.2 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 第20-29页 |
2.2.1 绿色信贷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20-22页 |
2.2.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风险评价机制 | 第22-25页 |
2.2.3 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 | 第25-26页 |
2.2.4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机制 | 第26-29页 |
3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 第29-37页 |
3.1 绿色信贷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29-30页 |
3.2 绿色信贷的风险评价机制 | 第30页 |
3.3 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 | 第30-31页 |
3.4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机制 | 第31-32页 |
3.5 我国绿色信贷执行效果 | 第32-37页 |
3.5.1 绿色信贷支持类 | 第33-35页 |
3.5.2 绿色信贷限制类 | 第35-37页 |
4 与国际绿色信贷发展对比分析我国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4.1 绿色信贷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37-38页 |
4.1.1 与国际对比分析 | 第37页 |
4.1.2 我国绿色信贷法律法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 第37-38页 |
4.2 绿色信贷体系建设 | 第38-40页 |
4.2.1 与国际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4.2.2 现行的绿色信贷法律缺乏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 第39页 |
4.2.3 绿色信贷审批缺乏一致的评定标准 | 第39页 |
4.2.4 法律监督体系不完善 | 第39-40页 |
4.3 绿色信贷运行机制 | 第40-43页 |
4.3.1 与国际对比分析 | 第40页 |
4.3.2 绿色信贷风险评价机制不足 | 第40-41页 |
4.3.3 绿色信贷制度缺乏激励机制 | 第41页 |
4.3.4 绿色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机制 | 第41-43页 |
5 对策及建议 | 第43-48页 |
5.1 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法律法规建设的系统规划 | 第43页 |
5.2 加强对绿色信贷体系分析的研究 | 第43-44页 |
5.2.1 加强绿色信贷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 第43-44页 |
5.2.2 制定统一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评价标准 | 第44页 |
5.2.3 制定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 | 第44页 |
5.3 完善绿色信贷运行机制 | 第44-48页 |
5.3.1 建立科学、有效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 | 第44-45页 |
5.3.2 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5.3.3 积极研发创新型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