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案例介绍 | 第13-14页 |
(一) 案例简介 | 第13-14页 |
(二) 案件争论焦点 | 第14页 |
(三) 本文写作目的和思路 | 第14页 |
二、本案是否属于公司僵局 | 第14-18页 |
(一) 公司僵局构成要件的理论解析 | 第14-17页 |
1. 主体要件 | 第14-15页 |
2. 行为要件 | 第15-16页 |
3. 结果要件 | 第16-17页 |
(二) 本案的解析 | 第17-18页 |
1. 对本案构成要件的分析 | 第17-18页 |
2. 对本案法院判决的分析 | 第18页 |
三、诉讼主体 | 第18-21页 |
(一) 公司僵局诉讼主体的理论解析 | 第18-20页 |
1. 目前我国理论界的几种观点 | 第18-20页 |
2. 相关国家的规定 | 第20页 |
(二) 本案的解析 | 第20-21页 |
1. 法律规定 | 第20-21页 |
2. 对本案中诉讼主体的解析 | 第21页 |
四、内部救济用尽规则 | 第21-26页 |
(一) 内部救济用尽规则的理论解析 | 第22-24页 |
1. 中国的内部救济用尽规则 | 第22-23页 |
2. 美国内部救济用尽规则 | 第23页 |
3. 德国内部救济用尽规则 | 第23页 |
4. 日本内部救济用尽规则 | 第23-24页 |
5. 韩国内部救济尽规则 | 第24页 |
(二) 本案的解析 | 第24-26页 |
1. 事先预防措施 | 第24-25页 |
2. 调解 | 第25-26页 |
3. 其他措施 | 第26页 |
五、现有司法强制解散的程序问题 | 第26-29页 |
(一) 一审受理法院的选择 | 第26-27页 |
(二) 诉讼费用的承担 | 第27页 |
(三) 法律适用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