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缩略语 | 第18-19页 |
| 前言 | 第19-23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9-21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21-23页 |
| 一、Nodal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VM及乳腺癌干细胞特征的关系 | 第23-37页 |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23-26页 |
| 1.1.1 乳腺癌组织标本 | 第23页 |
| 1.1.2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 1.1.3 实验所用抗体 | 第24页 |
| 1.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24-25页 |
| 1.1.5 CD31/PAS双重染色 | 第25页 |
| 1.1.6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 第25-26页 |
| 1.1.7 统计学分析 | 第26页 |
| 1.2 结果 | 第26-33页 |
| 1.2.1 Nodal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相关 | 第26-29页 |
| 1.2.2 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情况 | 第29-30页 |
| 1.2.3 乳腺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 第30-32页 |
| 1.2.4 人乳腺癌组织中Nodal表达与乳腺癌干细胞特征表达的关系 | 第32-33页 |
| 1.3 讨论 | 第33-36页 |
| 1.4 小结 | 第36-37页 |
| 二、Nodal信号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 第37-76页 |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7-50页 |
| 2.1.1 人乳腺癌细胞系 | 第37页 |
| 2.1.2 仪器试剂 | 第37-44页 |
| 2.1.3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 2.2 结果 | 第50-70页 |
| 2.2.1 Nodal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稳定过/降表达Nodal细胞系的建立 | 第50-54页 |
| 2.2.2 体外实验中Nodal信号能够促进血管生成拟态样管道的形成 | 第54-58页 |
| 2.2.3 Smad2/3 通路在Nodal信号促进VM形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中的作用 | 第58-63页 |
| 2.2.4 Nodal信号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第63-67页 |
| 2.2.5 Nodal信号显著增加EMT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Slug,Snail和c-Myc的表达 | 第67-70页 |
| 2.3 讨论 | 第70-74页 |
| 2.4 小结 | 第74-76页 |
| 三、Nodal信号促进乳腺癌肿瘤干细胞表型的实验研究 | 第76-92页 |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76-78页 |
| 3.1.1 仪器试剂 | 第76-77页 |
| 3.1.2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 3.2 结果 | 第78-87页 |
| 3.2.1 Nodal对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 第78-80页 |
| 3.2.2 Nodal信号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增值能力 | 第80-82页 |
| 3.2.3 肿瘤细胞成球培养 | 第82-84页 |
| 3.2.4 阻断Smad2/3 通路对肿瘤干细胞表型的影响 | 第84-87页 |
| 3.3 讨论 | 第87-90页 |
| 3.4 小结 | 第90-92页 |
| 四、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Nodal信号对肿瘤细胞成瘤及VM形成作用的研究 | 第92-103页 |
| 4.1 对象和方法 | 第92-94页 |
| 4.1.1 实验对象 | 第92页 |
| 4.1.2 仪器与试剂 | 第92-93页 |
| 4.1.3 实验方法 | 第93-94页 |
| 4.2 实验结果 | 第94-99页 |
| 4.2.1 Nodal信号在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促进肿瘤形成及增殖中扮演重要角色 | 第94-96页 |
| 4.2.2 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中Nodal-Smad2/3 信号通路促进VM形成 | 第96-98页 |
| 4.2.3 乳腺癌移植瘤中VM及CSC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98-99页 |
| 4.3 讨论 | 第99-102页 |
| 4.4 小结 | 第102-103页 |
| 全文结论 | 第103-10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9-120页 |
| 综述 肿瘤微环境及肿瘤干细胞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 第120-137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28-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