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论文--原子物理学论文

低能Na~+离子在Au(111)表面的中性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7页
    1.1 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研究背景第7-8页
    1.2 低能离子与固体表面电荷交换的研究现状第8-15页
        1.2.1 碱金属离子在金属表面的电荷转移研究第8-13页
        1.2.2 碱金属离子在半导体表面的电荷转移研究第13-14页
        1.2.3 碱金属离子在绝缘体表面的电荷转移研究第14-15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第15-16页
    1.4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离子-表面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第17-40页
    2.1 离子-表面碰撞的基本概念第17-26页
        2.1.1 两体碰撞模型第17-19页
        2.1.2 相互作用势第19-21页
        2.1.3 沟道效应第21-24页
        2.1.4 能量损失第24-26页
    2.2 离子-表面碰撞的电荷转移理论第26-40页
        2.2.1 jellium模型第26-28页
        2.2.2 镜像电荷效应第28-31页
        2.2.3 共振跃迁第31-33页
        2.2.4 俄歇跃迁第33-34页
        2.2.5 平行速度效应第34-37页
        2.2.6 Brako-Newns模型第37-40页
第三章 实验仪器和技术第40-52页
    3.1 概述第40-41页
    3.2 离子源第41-42页
    3.3 超高真空系统第42-43页
    3.4 溅射及退火系统第43-45页
    3.5 飞行时间质谱仪第45-48页
    3.6 样品准备第48-49页
    3.7 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第49-50页
    3.8 中性化实验测量第50-52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2-65页
    4.1 Na~+-Au(111)的中性化实验结果第52-56页
        4.1.1 散射角为 53°时,中性化份额随入射能、出射角的变化关系第52-54页
        4.1.2 散射角为 135°时,中性化份额随入射能、出射角的变化关系第54-56页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6-6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论文总结第65页
    5.2 研究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热多雨区桥面铺装预防性养护效果评价研究
下一篇:多输出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