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3-18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3-15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 第16-18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1.3.1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基本要求 | 第18页 |
1.3.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8-20页 |
1.3.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0-23页 |
1.3.4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 第23-27页 |
1.4 水溶液可充电锂电池 | 第27-33页 |
1.4.1 水溶液裡离子电池的理论基础与常见电极材料 | 第27-29页 |
1.4.2 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1.4.3 水溶液可充电锂电池的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第31-33页 |
1.5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重要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3-37页 |
1.5.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 第33-34页 |
1.5.2 本课题的重要意义 | 第34-35页 |
1.5.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的混合水系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及性能评价 | 第37-52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2.2.1 原材料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8-39页 |
2.2.2 电池的制备 | 第39-40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40页 |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2.3.1 纳米二氧化硅的物相与结构表征 | 第41-42页 |
2.3.2 电解液保水性分析 | 第42-43页 |
2.3.3 充放电测试 | 第43-45页 |
2.3.4 倍率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2.3.5 自放电性能和浮充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2.3.6 计时电流测试分析 | 第47-48页 |
2.3.7 循环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2.3.8 XRD | 第49-50页 |
2.3.9 SEM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混合水系锂离子电池不同二氧化硅胶体电解液的研究及性能评价 | 第52-65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3.2.1 原材料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52-53页 |
3.2.2 电池的制备 | 第53页 |
3.2.3 表征方法 | 第53页 |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3-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3.3.1 不同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测试 | 第55-56页 |
3.3.2 FT-IR分析 | 第56-57页 |
3.3.3 倍率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3.3.4 自放电性能和浮充性能测试分析 | 第58-59页 |
3.3.5 循环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3.3.6 循环伏安分析 | 第60-61页 |
3.3.7 交流阻抗分析 | 第61-62页 |
3.3.8 XRD分析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混合水系锂离子电池气相二氧化硅与 β-环糊精胶体电解液的研究及性能评价 | 第65-79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4.2.1 原材料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65页 |
4.2.2 电池的制备 | 第65-66页 |
4.2.3 表征方法 | 第66页 |
4.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8页 |
4.3.1 凝胶剂的物相与结构表征 | 第67-68页 |
4.3.2 FT-IR分析 | 第68-69页 |
4.3.3 胶体电解液保水性分析 | 第69-70页 |
4.3.4 成胶时间和机械强度分析 | 第70-71页 |
4.3.5 循环伏安分析 | 第71-72页 |
4.3.6 交流阻抗分析 | 第72-73页 |
4.3.7 倍率性能分析 | 第73页 |
4.3.8 循环性能分析 | 第73-74页 |
4.3.9 XRD分析 | 第74-75页 |
4.3.10 计时电流测试分析 | 第75-76页 |
4.3.11 SEM分析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混合水系锂离子电池气相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胶体电解液的研究及性能评价 | 第79-90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9-81页 |
5.2.1 原材料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79页 |
5.2.2 电池的制备 | 第79-80页 |
5.2.3 表征方法 | 第80页 |
5.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0-8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5.3.1 FT-IR分析 | 第81页 |
5.3.2 成胶时间和机械强度分析 | 第81-82页 |
5.3.3 倍率性能分析 | 第82-83页 |
5.3.4 浮充电流和自放电分析 | 第83-84页 |
5.3.5 循环性能分析 | 第84-85页 |
5.3.6 循环伏安分析 | 第85-86页 |
5.3.7 XRD分析 | 第86-87页 |
5.3.8 SEM分析 | 第87-88页 |
5.3.9 聚乙烯醇体系与 β-环糊精体系的对比 | 第88-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4页 |
6.1 结论 | 第90-92页 |
6.2 本论文创新点 | 第92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