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北山石刻世俗化研究--以供养人题记为研究对象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第11页 |
1.2 “供养人题记”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 供养人题记与佛教世俗化 | 第12-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4.1 佛教供养人题记 | 第13-14页 |
1.4.2 大足石刻世俗化探讨 | 第14-16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大足石刻及供养人题记 | 第17-26页 |
2.1 大足石刻概况 | 第17-19页 |
2.2 大足石刻供养人题记 | 第19-21页 |
2.3 大足北山石刻供养人题记概况 | 第21-22页 |
2.4 佛教供养人题记源流 | 第22-26页 |
2.4.1 汉代时期 | 第22页 |
2.4.2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22-24页 |
2.4.3 唐宋时期 | 第24-26页 |
第3章 供养方式与世俗化 | 第26-31页 |
3.1 晚唐:个人独立出资造像时期 | 第26-27页 |
3.2 前后蜀:合资造像萌芽时期 | 第27-28页 |
3.3 两宋:合资造像、妆造分离形成时期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供养人身份与世俗化 | 第31-40页 |
4.1 官员及亲属 | 第31-33页 |
4.2 佛教僧尼 | 第33-34页 |
4.3 普通民众 | 第34-38页 |
4.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供养人诉求与世俗化 | 第40-47页 |
5.1 为超度已故亡者 | 第40-42页 |
5.2 为自身及家人祈福 | 第42-45页 |
5.3 为历世瞻仰、弘扬佛法 | 第45-46页 |
5.4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1:大足北山石刻供养人题记汇总表 | 第55-71页 |
附录2:在校期间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