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囊式厌氧污泥消化工艺启动与运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厌氧消化原理与研究现状概述第12-17页
        1.2.1 消化机理第12-13页
        1.2.2 影响因素第13-15页
        1.2.3 优化研究第15-17页
    1.3 厌氧消化池型的设计和选择第17-18页
    1.4 污泥厌氧消化的沼气利用现状和展望第18-19页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2.1 实验装置与研究方法第21-25页
        2.1.1 污泥厌氧消化小试试验装置和方法第21-22页
        2.1.2 污泥囊式厌氧消化池生产试验装置第22-25页
    2.2 污泥来源与性质第25-26页
        2.2.1 小试进泥第25页
        2.2.2 囊池进泥第25-26页
    2.3 指标测定方法第26-27页
第3章 污泥厌氧消化的启动过程研究第27-42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污泥厌氧消化小试装置的启动过程第27-35页
        3.2.1 污泥驯化过程第27-28页
        3.2.2 小试装置启动过程研究第28-33页
        3.2.3 反应器微生物显微观察第33-35页
    3.3 污泥囊式厌氧反应池的启动过程第35-41页
        3.3.1 启动过程中囊池的污泥泥质变化第35-37页
        3.3.2 启动过程中的产酸和碱度变化第37-38页
        3.3.3 启动过程中的污泥减量和沼气产量第38-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囊式厌氧污泥消化工艺运行效能研究第42-67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运行条件第42-49页
        4.2.1 进泥泥质第42-43页
        4.2.2 进泥负荷第43-45页
        4.2.3 温度和搅拌强度第45-46页
        4.2.4 囊池进泥的泥质变化第46-48页
        4.2.5 排泥量和回流沼液量第48-49页
    4.3 运行效果第49-57页
        4.3.1 厌氧消化池的污泥浓度和有机物含量变化第49-50页
        4.3.2 厌氧消化池的产酸效果第50-52页
        4.3.3 沼气产量和甲烷成分的变化规律第52-53页
        4.3.4 有机物去除率和沼气产率的变化第53-54页
        4.3.5 消化池的稳定性能和缓冲性能第54-56页
        4.3.6 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第56-57页
    4.4 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第57-65页
        4.4.1 系统多样性分析第58-60页
        4.4.2 厌氧消化系统种群结构分析第60-65页
    4.5 本章小节第65-67页
第5章 囊式厌氧污泥消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工艺优化第67-79页
    5.1 引言第67页
    5.2 不同运行条件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第67-73页
        5.2.1 温度对污泥减量和沼气产率的影响第67-69页
        5.2.2 搅拌强度对污泥减量和沼气产率的影响第69-71页
        5.2.3 污泥负荷(投配率)对污泥减量和沼气产率的影响第71-73页
    5.3 鸡粪投加增强厌氧消化的效果研究第73-76页
        5.3.1 鸡粪投配比对污泥产酸的增强效果第74-75页
        5.3.2 鸡粪投配比对沼气产量的增强效果第75-76页
    5.4 囊式污泥厌氧消化的运行成本第76-77页
    5.5 本章小节第77-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主动加薪与被动加薪对员工任务绩效与离职意向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