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案 | 第23-25页 |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23-24页 |
1.3.2 研究目标与关键问题 | 第24-25页 |
1.3.3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铁路现有物流服务分析 | 第27-41页 |
2.1 铁路货物运输物流化运作的实践 | 第27-36页 |
2.1.1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2.1.2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现状 | 第28-32页 |
2.1.3 国内外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实践 | 第32-36页 |
2.2 其它运输业的物流化运作实践的借鉴意义 | 第36-39页 |
2.2.1 公路货物运输 | 第36-37页 |
2.2.2 水路货物运输 | 第37-38页 |
2.2.3 航空货物运输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综合物流服务链发展 | 第41-52页 |
3.1 物流服务链 | 第41-43页 |
3.1.1 服务链概述 | 第41-42页 |
3.1.2 物流服务供应链发展 | 第42-43页 |
3.2 综合物流服务链 | 第43-51页 |
3.2.1 综合物流服务链概念 | 第44页 |
3.2.2 综合物流服务链内容与结构 | 第44-48页 |
3.2.3 综合物流服务链构建机制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铁路运输企业综合物流服务链构建 | 第52-75页 |
4.1 铁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创新 | 第52-57页 |
4.1.1 铁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 第52-53页 |
4.1.2 铁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53-56页 |
4.1.3 铁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创新方向 | 第56-57页 |
4.2 铁路运输企业构建综合物流服务链 | 第57-71页 |
4.2.1 铁路运输企业构建综合物流服务链必要性 | 第57页 |
4.2.2 铁路运输企业构建综合物流服务链的内容选择 | 第57-60页 |
4.2.3 铁路运输企业构建综合物流服务链的限制条件 | 第60-62页 |
4.2.4 铁路运输企业构建综合物流服务链步骤 | 第62-63页 |
4.2.5 铁路运输企业主导综合物流服务链构建 | 第63-71页 |
4.3 综合物流服务链案例——济南铁路局拓展现代物流服务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铁路储运服务整合 | 第75-96页 |
5.1 铁路物流产品发展 | 第75-80页 |
5.1.1 铁路物流产品层次分析 | 第75-76页 |
5.1.2 铁路物流产品发展阶段 | 第76-77页 |
5.1.3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定义 | 第77-78页 |
5.1.4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层次 | 第78-79页 |
5.1.5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与传统铁路运输、仓储服务的联系与区别 | 第79-80页 |
5.2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 | 第80-82页 |
5.2.1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为用户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 第80-81页 |
5.2.2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自我拓展 | 第81页 |
5.2.3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支持社会物流成本降低 | 第81-82页 |
5.3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可行性 | 第82-85页 |
5.3.1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经济效益定性分析 | 第82-83页 |
5.3.2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技术可行性 | 第83-84页 |
5.3.3 开发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障碍 | 第84-85页 |
5.4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开发 | 第85-93页 |
5.4.1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开发机制 | 第85-89页 |
5.4.2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的具体实现 | 第89-93页 |
5.5 铁路储运服务一体化案例——上汽五菱青岛分公司商品车物流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铁路移动仓储服务开发 | 第96-115页 |
6.1 移动仓储模式概念 | 第96-104页 |
6.1.1 传统的物流仓储模式 | 第96-97页 |
6.1.2 在途储存业务发展 | 第97-98页 |
6.1.3 移动仓储服务模式 | 第98-99页 |
6.1.4 移动仓储服务的优势 | 第99-101页 |
6.1.5 移动仓储服务的适应性 | 第101-102页 |
6.1.6 移动仓储模式的支持技术要求 | 第102-103页 |
6.1.7 潜在的移动仓储服务商 | 第103-104页 |
6.2 铁路货车运用模式创新 | 第104-108页 |
6.2.1 铁路货车运用现状模式 | 第105-106页 |
6.2.2 铁路运用重车再分类 | 第106-108页 |
6.3 铁路移动仓储服务建立 | 第108-114页 |
6.3.1 铁路移动仓储服务可行性 | 第108-113页 |
6.3.2 铁路移动仓储服务建立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7章 铁路储运服务应用前景展望 | 第115-121页 |
7.1 铁路储运服务的需求调查 | 第115-117页 |
7.1.1 调查目的与内容 | 第115页 |
7.1.2 调查方法与实施 | 第115-116页 |
7.1.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7.2 铁路储运服务的市场前景分析 | 第117-119页 |
7.2.1 预测方法 | 第117-118页 |
7.2.2 历史数据的利用 | 第118-119页 |
7.2.3 结果分析 | 第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3-134页 |
附录1 | 第134-136页 |
附录2 | 第136-138页 |
附录3 | 第138-139页 |
附录4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