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土壤种子库特征 | 第9-11页 |
1.2.1 土壤种子库大小 | 第9-10页 |
1.2.2 种子在土壤中的垂直、水平分布 | 第10-11页 |
1.2.3 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研究 | 第11页 |
1.3 土壤种子库相关研究 | 第11-19页 |
1.3.1 土壤种子库时间动态变化 | 第11-13页 |
1.3.2 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变化 | 第13-15页 |
1.3.3 土壤种子库与干扰 | 第15-17页 |
1.3.4 土壤种子库与养分 | 第17-18页 |
1.3.5 水分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 第18页 |
1.3.6 优化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的因素 | 第18-19页 |
1.4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三江源区“黑土滩”、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比较 | 第21-4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样地概况 | 第21-23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 | 第24-35页 |
2.2.1 不同草地可萌发土壤种子库数量特征 | 第24-26页 |
2.2.2 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 | 第26-32页 |
2.2.3 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关系 | 第32-34页 |
2.2.4 土壤养分与土壤种子库相关性 | 第34-35页 |
2.3 讨论 | 第35-39页 |
2.3.1 土壤种子库特征以及分布 | 第35-36页 |
2.3.2 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 | 第36-38页 |
2.3.3 土壤种子库与养分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2.4.1 研究区域土壤种子库特征 | 第39页 |
2.4.2 不同草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 第39页 |
2.4.3 土壤种子库与时间变化和养分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围栏对念青唐古拉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寒草地植被及土壤种子库影响 | 第40-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3.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0-41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3.2 结果 | 第41-57页 |
3.2.1 不同海拔地上植被群落 | 第41-49页 |
3.2.2 土壤种子库分析 | 第49-57页 |
3.3 讨论 | 第57-63页 |
3.3.1 不同海拔地上植被群落讨论 | 第57-61页 |
3.3.2 土壤种子库 | 第61-63页 |
3.4 小结 | 第63-65页 |
3.4.1 不同海拔地上植被群落 | 第63页 |
3.4.2 土壤种子库分析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4.1 结论 | 第65-66页 |
4.1.1 三江源区“黑土滩”、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比较 | 第65页 |
4.1.2 围栏对念青唐古拉山不同海拔高寒草地植被及土壤种子库影响 | 第65-66页 |
4.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