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1.2.1 信息技术能力 | 第17-19页 |
1.2.2 价值共创 | 第19-21页 |
1.2.3 虚拟整合网络能力 | 第21-22页 |
1.2.4 信息技术能力、虚拟整合网络能力与价值共创 | 第22页 |
1.2.5 信息技术环境下船舶产业链价值创造 | 第22-23页 |
1.2.6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3-2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 研究路径和内容 | 第25-27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2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9-33页 |
2.1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9页 |
2.2 资源互动观 | 第29-30页 |
2.3 资源基础的价值共创 | 第30-31页 |
2.4 结构方程模型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33-41页 |
3.1 变量的维度划分 | 第33-34页 |
3.2 概念模型构建 | 第34-36页 |
3.2.1 本文概念模型构建的基础——SOR模型 | 第34-35页 |
3.2.2 基于SOR的概念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6-40页 |
3.3.1 信息技术能力与虚拟整合网络能力的关系假设 | 第36-37页 |
3.3.2 虚拟整合网络能力与价值共创的关系假设 | 第37-39页 |
3.3.3 虚拟整合网络能力的中介作用假设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41-49页 |
4.1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第41-44页 |
4.1.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 第41-42页 |
4.1.2 变量的测量 | 第42-44页 |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44-48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44-45页 |
4.2.2 量表精减 | 第45-47页 |
4.2.3 数据收集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9-66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1-53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51-52页 |
5.2.2 效度分析 | 第52-53页 |
5.3 模型拟合分析 | 第53-54页 |
5.4 假设检验 | 第54-56页 |
5.5 中介效应分析 | 第56-65页 |
5.5.1 信息技术资源与资源共享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 | 第57-58页 |
5.5.2 信息技术资源与责任和风险共担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 | 第58-59页 |
5.5.3 信息技术资源与相互透明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 | 第59-61页 |
5.5.4 信息技术能力构建与资源共享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 | 第61-62页 |
5.5.5 信息技术能力构建与责任和风险共担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 | 第62-63页 |
5.5.6 信息技术能力构建与相互透明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 | 第63-64页 |
5.5.7 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 第64-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第66-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67-69页 |
6.2.1 对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启示 | 第67-68页 |
6.2.2 对于虚拟整合网络的管理启示 | 第68页 |
6.2.3 对资源整合及交互的管理启示 | 第68-6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总结 | 第7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