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人口问题研究论文

流动女性婚姻匹配模式及其变迁--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3-14页
        (一) 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 研究目的第14页
    三、研究意义第14-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第17-23页
    一、相关理论第17-19页
        (一) 社会交换理论第17页
        (二) 同类匹配理论第17-18页
        (三) 择偶梯度理论第18页
        (四) 社会进化理论第18-19页
    二、研究成果第19-22页
        (一) 国外研究成果第19页
        (二) 国内研究成果第19-22页
    三、论文特色之处第22-23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第23-29页
    一、研究方法第23页
    二、数据来源第23-24页
    三、样本匹配方法第24-27页
    四、匹配结果第27-29页
第四章 已婚流动女性的基本特征第29-33页
    一、年龄结构第29-30页
    二、来源地分布第30-31页
    三、学历分布第31-32页
    四、职业分布第32-33页
第五章 流动女性的“先赋性”因素婚姻匹配模式第33-59页
    一、年龄匹配模式第33-42页
    二、年龄匹配模式变迁第42-47页
    三、来源地匹配模式第47-53页
    四、来源地匹配模式变迁第53-59页
第六章 流动女性“自致性”因素婚姻匹配模式第59-66页
    一、教育匹配模式第59-60页
    二、教育匹配模式变迁第60-63页
    三、职业匹配模式第63-64页
    四、职业匹配模式变迁第64-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后记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名山风景区审美价值识别与保护
下一篇:邻苯二甲酸酯皮肤暴露与总暴露的评价及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