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

东海冬季悬浮物的分布和收支估算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海洋悬浮物的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海洋悬浮物类型及其来源第9页
        1.1.2 海洋悬浮物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悬浮物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中国海洋(东海)悬浮物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中国海洋悬浮物的研究历程第11-13页
        1.3.2 中国东海悬浮物输运格局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3.3 中国东海悬浮物微观分析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4 中国东海悬浮物通量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17-22页
    2.1 东海概况第17-19页
    2.2 样品采集第19-20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19页
        2.2.2 样品采集方法第19-20页
    2.3 悬浮物浓度和组分测定第20-22页
        2.3.1 试剂及仪器第20-21页
        2.3.2 悬浮物浓度和微观分析第21-22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22-47页
    3.1 东海悬浮物的空间分布第22-25页
        3.1.1 悬浮物的平面分布第22-24页
        3.1.2 各站点悬浮物的垂直分布类型第24-25页
    3.2 东海水体温度和盐度的空间分布第25-32页
        3.2.1 温度的空间分布第25-28页
        3.2.2 盐度的空间分布第28-32页
    3.3 东海悬浮物组成及其微形貌特征第32-46页
        3.3.1 东海悬浮物组成第32-36页
        3.3.2 悬浮物中矿物类型及其微形貌特征第36-40页
        3.3.3 悬浮物中生物颗粒类型及其微形貌特征第40-45页
        3.3.4 其它颗粒的微形貌第45-46页
    3.4 细颗粒悬浮物的含量第46-47页
第四章 讨论第47-69页
    4.1 东海悬浮物组分的空间分布第47-49页
        4.1.1 东海近岸与远岸悬浮物组分的对比第47-48页
        4.1.2 悬浮物组分的垂直分布第48-49页
    4.2 影响东海冬季悬浮物空间分布的因素第49-59页
        4.2.1 断面分析第49-55页
        4.2.2 平面分析第55-58页
        4.2.3 颗粒物来源对悬浮物垂直分布的影响第58-59页
    4.3 东海冬季悬浮物通量评估第59-69页
        4.3.1 背景和模型介绍第59-61页
        4.3.2 悬浮物通量估算第61-66页
        4.3.3 东海悬浮物的收支平衡第66-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2页
    5.1 主要结论第69-70页
    5.2 创新点第70页
    5.3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附录第82-105页
    附录1 主要专业术语及其英文对照第82-83页
    附录2 东海海域的悬浮物浓度第83-88页
    附录3 部分矿物颗粒的EDX数据第88-92页
    附录4 计算东海与黄海(南海)之间悬浮物交换通量的MATLAB程序第92-99页
    附录5 计算东海悬浮物跨陆架输出通量的MATLAB程序第99-104页
    附录6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目录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快速公交BRT的棋盘式道路能量采集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渤南油田义34块沙三段2+3砂组开发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