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国内驱动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外驱动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本文所做工作 | 第21-22页 |
第2章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 第22-32页 |
2.1 KALKER线性理论 | 第22-23页 |
2.2 小自旋情形下三维非线性蠕滑率/力计算模型—沈氏理论 | 第23-24页 |
2.3 KALKER简化理论(FASTSIM) | 第24-26页 |
2.4 POLACH滚动接触理论 | 第26-30页 |
2.5 仿真结果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考虑接触表面特性的轮轨接触问题分析方法 | 第32-42页 |
3.1 COFT理论 | 第32-33页 |
3.2 金学松理论 | 第33-35页 |
3.3 J.PIOTROWSKI理论 | 第35-36页 |
3.4 J.G.GIME'NEZ理论 | 第36-39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驱动系统—轮对—构架线性动力学方程 | 第42-55页 |
4.1 驱动系统—轮对—构架纵向振动方程 | 第42-48页 |
4.1.1 驱动系统振动方程 | 第42-44页 |
4.1.2 轮对及构架纵向振动方程 | 第44-45页 |
4.1.3 蠕滑率的定义 | 第45-47页 |
4.1.4 蠕滑率与粘着特性曲线的线性化 | 第47-48页 |
4.1.5 本节小结 | 第48页 |
4.2 特征值分析 | 第48-55页 |
4.2.1 线性多自由度阻尼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第48-49页 |
4.2.2 驱动系统各参数对各自由度特征值的影响 | 第49-53页 |
4.2.3 本节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驱动系统—轮对—构架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 第55-67页 |
5.1 轮轨空间坐标系及其转换 | 第55-57页 |
5.2 蠕滑率与空间轮轨作用力 | 第57-59页 |
5.2.1 蠕滑率的求解 | 第57页 |
5.2.2 轮轨接触点空间位置矢量 | 第57-58页 |
5.2.3 空间轮轨作用力 | 第58-59页 |
5.3 驱动系统—轮对—构架沿直线轨道运动方程 | 第59-63页 |
5.3.1 轮对运动方程 | 第62页 |
5.3.2 构架运动方程 | 第62-63页 |
5.4 模型的数值仿真验证 | 第63-66页 |
5.4.1 临界速度 | 第63-64页 |
5.4.2 构架横向加速度与轮轨横向力 | 第64-65页 |
5.4.3 后轮对左右轮蠕滑力与法向力之比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驱动系统相关参数对轮轨粘滑振动的影响 | 第67-86页 |
6.1 恒转矩牵引工况 | 第67-81页 |
6.1.1 恒转矩牵引时轮轨粘滑振动现象 | 第67-69页 |
6.1.2 恒转矩牵引时驱动系统与轮对纵向共振现象 | 第69-77页 |
6.1.3 恒转矩牵引时轮对纵向振动的极限环现象 | 第77-79页 |
6.1.4 恒转矩牵引时驱动系统的分岔现象 | 第79-81页 |
6.2 恒功率牵引工况 | 第81-84页 |
6.2.1 恒转矩牵引时轮轨粘滑振动现象 | 第81-83页 |
6.2.2 恒功率牵引时驱动系统的分岔现象 | 第83-84页 |
6.3 驱动系统参数匹配 | 第84-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