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界限”女诗人群简论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第一章“界限”与重庆“界限”女诗人群 | 第12-22页 | 
| 第一节 重庆诗歌新名片:“界限” | 第12-16页 | 
| 一、“界限”概述 | 第12-14页 | 
| 二、“界限”传播生态 | 第14-16页 | 
| 第二节 重庆“界限”女诗人群的合唱 | 第16-22页 | 
| 一、重庆“界限”女诗人群像图 | 第16-19页 | 
| 二、“少数花园”:女诗人的“左岸”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重庆“界限”女诗人群诗艺空间的多维建构 | 第22-38页 | 
| 第一节 飞翔姿态——主题的拓展 | 第22-26页 | 
| 一、上升:对精神灵魂的探寻 | 第22-24页 | 
| 二、下沉:对世俗生活的凝视 | 第24-26页 | 
| 第二节 城市体验——意象的选择 | 第26-32页 | 
| 一、沉重:生活的无奈 | 第27-29页 | 
| 二、轻逸:自然的慰藉 | 第29-32页 | 
| 第三节 重庆气质——风格的塑造 | 第32-38页 | 
| 一、深邃:江河孕育的神秘 | 第32-35页 | 
| 二、劲拔:群山磨砺的坚硬 | 第35-38页 | 
| 第三章 重庆“界限”女诗人的独唱 | 第38-52页 | 
| 第一节 宇舒:别处意义的寻觅者 | 第38-43页 | 
| 一、与怀疑独处 | 第38-41页 | 
| 二、与虚无同居 | 第41-43页 | 
| 第二节 金铃子:摇曳在语词和图像间的巫女 | 第43-48页 | 
| 一、视觉诗意 | 第44-46页 | 
| 二、现代巫女 | 第46-48页 | 
| 第三节 梅依然:执着的身体抒写者 | 第48-52页 | 
| 一、自我的打开 | 第48-50页 | 
| 二、永恒之女性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