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3 形成原因 | 第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白云区违法建设概况与特征 | 第18-25页 |
2.1 白云区违法建设现状 | 第18-21页 |
2.1.1 历史违法建设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 第18-20页 |
2.1.2 近几年违法建设拆除情况 | 第20-21页 |
2.2 白云区违法建设的特点 | 第21-23页 |
2.3 白云区违法建设形成的因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白云区违法建设的整治及存在的困境 | 第25-36页 |
3.1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的组织实施 | 第25-28页 |
3.1.1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的法律法规依据 | 第25-26页 |
3.1.2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的执法主体 | 第26-28页 |
3.2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的基本情况 | 第28-32页 |
3.2.1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的内容 | 第28-29页 |
3.2.2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的主要手段 | 第29-31页 |
3.2.3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的成效 | 第31-32页 |
3.3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存在的困境 | 第32-36页 |
3.3.1 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 | 第32-33页 |
3.3.2 执法力量依然薄弱 | 第33-34页 |
3.3.3 规范报建的流程仍未理顺 | 第34页 |
3.3.4 基层执法效率仍然较低 | 第34页 |
3.3.5 拆违控违共同责任制仍未有效落实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4.1 法律法规、政策内容和城市发展进程不匹配 | 第36-39页 |
4.1.1 法律法规缺失和滞后 | 第36-38页 |
4.1.2 政策滞后 | 第38-39页 |
4.2 执法者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能力有限 | 第39-40页 |
4.2.1 执法力量薄弱 | 第39页 |
4.2.2 执法能力有限 | 第39-40页 |
4.3 管理与执法手段陈旧单一 | 第40-42页 |
4.3.1 执法手段有限 | 第40-41页 |
4.3.2 执法手段缺乏制度化 | 第41-42页 |
4.4 利益冲突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白云区违法建设整治困境的对策分析 | 第44-52页 |
5.1 增加预防措施,提高执法效率 | 第44-46页 |
5.1.1 开展分类管理,有效控制违法建设滋生 | 第44-45页 |
5.1.2 提前介入,事前调查 | 第45-46页 |
5.2 完善制度的同时建立适应新常态下的机制 | 第46-50页 |
5.2.1 修订相关程序 | 第46页 |
5.2.2 完善建房制度 | 第46-47页 |
5.2.3 规范建筑行业管理 | 第47-48页 |
5.2.4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 第48-49页 |
5.2.5 网上网下立案处罚相符合,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 第49-50页 |
5.3 扩大执法权范围,加强联合协作 | 第50-52页 |
5.3.1 加大公安部门职责 | 第50页 |
5.3.2 分清权责,纪委督办不作为 | 第50页 |
5.3.3 引入诉讼程序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