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第10-11页
        1.1.2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的重要性第11-12页
    1.2 国内外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小结第14-15页
    1.3 国内外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实践概况第15-20页
        1.3.1 国外实践概况第15-18页
        1.3.2 国内实践概况第18-20页
    1.4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设计现状问题及趋势第20-22页
        1.4.1 现状问题第20-21页
        1.4.2 未来趋势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1.5.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6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第24-29页
        1.6.1 研究对象第24页
        1.6.2 概念界定第24-29页
    1.7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9-32页
        1.7.1 研究方法第29-30页
        1.7.2 研究框架第30-32页
第2章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影响要素第32-56页
    2.1 地区特征第32-43页
        2.1.1 地区规模第32-33页
        2.1.2 人口密度第33-35页
        2.1.3 地区定位第35-38页
        2.1.4 地区经济第38页
        2.1.5 自然条件第38-40页
        2.1.6 交通环境第40-43页
    2.2 建筑特征第43-45页
        2.2.1 空间形态第43-44页
        2.2.2 功能构成第44-45页
    2.3 乘客特征第45-54页
        2.3.1 规模第45-46页
        2.3.2 年龄第46-48页
        2.3.3 性别第48页
        2.3.4 家庭收入第48-50页
        2.3.5 出行目的第50-51页
        2.3.6 出行方式第51-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功能布局第56-70页
    3.1 功能构成第56-60页
        3.1.1 基本功能第56-57页
        3.1.2 附加功能第57-60页
    3.2 布局原则第60-61页
        3.2.1 高效换乘第60-61页
        3.2.2 多元发展第61页
        3.2.3 互动协作第61页
    3.3 布局模式第61-68页
        3.3.1 嵌入第61-62页
        3.3.2 围合第62-64页
        3.3.3 重叠第64-65页
        3.3.4 相接第65-68页
    3.4 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换乘空间流线组织第70-108页
    4.1 空间分类第70-82页
        4.1.1 点状换乘空间第70-75页
        4.1.2 线状换乘空间第75-77页
        4.1.3 面状换乘空间第77-82页
    4.2 流线构成第82-85页
        4.2.1 过境交通流线第83-84页
        4.2.2 对外交通流线第84页
        4.2.3 内部交通流线第84-85页
    4.3 组织结构第85-86页
        4.3.1 空间层次第85-86页
        4.3.2 空间序列第86页
    4.4 组织形式第86-107页
        4.4.1 中心聚合式换乘第86-92页
        4.4.2 线性连续式换乘第92-99页
        4.4.3 混合放射式换乘第99-107页
    4.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8-109页
    5.2 后续研究展望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蜀园林艺术手法和空间特征研究--以鹅项山庄、龙景书院为例
下一篇: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煤层覆岩及底板裂隙场演化规律与瓦斯运移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