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6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6-43页 |
| 一、关于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和现状、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原因以及境内外比较的研究 | 第17-29页 |
| 二、关于电视谈话节目概念和特点的研究 | 第29-35页 |
| 三、关于电视谈话节目类型的研究 | 第35-39页 |
| 四、关于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话题、嘉宾等各元素的研究 | 第39-41页 |
| 五、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思考 | 第41-43页 |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 | 第43-46页 |
| 一、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43页 |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43-44页 |
| 三、研究难点及创新 | 第44-46页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46-124页 |
|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 | 第46-65页 |
|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 | 第46页 |
|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要件 | 第46-52页 |
|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元素 | 第52-53页 |
| 四、电视谈话节目与脱口秀(Talk show)之辨 | 第53-57页 |
| 五、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 | 第57-65页 |
| 第二节 谈话节目体现电视本质的回归 | 第65-76页 |
| 一、电视谈话节目与电视的本质 | 第65-68页 |
| 二、谈话节目困境与突围 | 第68-76页 |
| 第三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应有品质 | 第76-124页 |
| 一、反思《实话实说》 | 第76-86页 |
| 二、新闻类谈话节目的新闻性、真实性、趣味性、启发性 | 第86-114页 |
| 三、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 | 第114-124页 |
| 第三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话题的偏离和纠正 | 第124-143页 |
| 第一节 走偏的话题 | 第124-128页 |
| 一、话题雷同 | 第124-126页 |
| 二、话题摇摆 | 第126-128页 |
| 第二节 主题先行对新闻类谈话节目的危害 | 第128-133页 |
| 一、何谓“主题先行” | 第128-129页 |
| 二、主题先行的危害 | 第129-131页 |
| 三、民生话题主题先行的泛滥 | 第131-133页 |
| 第三节 轻松背后的严肃——《锵锵三人行》的启示 | 第133-143页 |
| 一、轻松的外表 严肃的内里 | 第134-137页 |
| 二、栏目定位与话题选取 | 第137-140页 |
| 三、轻松和严肃的统一 | 第140-143页 |
| 第四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灵魂作用的发挥 | 第143-170页 |
| 第一节 谈话节目是主持人节目 | 第143-145页 |
| 一、谈话节目离不开主持人 | 第143-145页 |
| 二、Anchor、Host与News reader | 第145页 |
| 第二节 新闻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 | 第145-161页 |
| 一、主持人的发现能力 | 第146-150页 |
| 二、主持人的表达能力 | 第150-156页 |
| 三、主持人的个性和魅力 | 第156-161页 |
| 第三节 主持人与谈话场 | 第161-170页 |
| 一、真诚平等的谈话场 | 第161-164页 |
| 二、轻松活泼的谈话场 | 第164-168页 |
| 三、讲导向的谈话场 | 第168-170页 |
| 第五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困境与对策 | 第170-184页 |
| 第一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需要什么样的嘉宾 | 第170-173页 |
| 一、嘉宾类别与嘉宾结构 | 第170-172页 |
| 二、嘉宾的代表性 | 第172-173页 |
| 第二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困境及对策 | 第173-177页 |
| 一、何谓嘉宾困境 | 第173-175页 |
| 二、如何破解嘉宾困境 | 第175-177页 |
| 第三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与专家公信力 | 第177-184页 |
| 一、“专家”、“公知”污名化 | 第177-178页 |
| 二、“专家”、“公知”因何被污名 | 第178-182页 |
| 三、怀疑权威又离不开权威的悖论 | 第182-184页 |
| 第六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现场和后期应避免的误区 | 第184-196页 |
| 第一节 谈话现场各元素作用的最大化 | 第184-191页 |
| 一、场地空间布置与谈话氛围的营造 | 第184-186页 |
| 二、现场观众不是旁观者 | 第186-189页 |
| 三、道具为谈话服务 | 第189-191页 |
| 第二节 后期剪辑包装应避免的误区 | 第191-196页 |
| 一、后期剪辑的原则 | 第191-194页 |
| 二、包装应避免的误区 | 第194-196页 |
| 结语 | 第196-199页 |
| 注释 | 第199-2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8-220页 |
| 后记 | 第220-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