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A型脑梗死与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的相关性的分析
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9-1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2 研究材料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结果判定和统计学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1-15页 |
2.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11-13页 |
2.2 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 水平与患者的预后 | 第13-15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15-23页 |
3.1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第15-16页 |
3.1.1 ELISA的定义 | 第15页 |
3.1.2 ELISA的操作方法 | 第15-16页 |
3.1.3 ELISA的优点 | 第16页 |
3.1.4 ELISA的缺点 | 第16页 |
3.2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第16-17页 |
3.2.1 ROC曲线的主要作用 | 第17页 |
3.2.2 ROC 曲线的优点 | 第17页 |
3.3 缺血性脑卒中 | 第17-19页 |
3.3.1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 第17-18页 |
3.3.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 | 第18-19页 |
3.3.2.1 TOAST分型 | 第18页 |
3.3.2.2 CISS分型 | 第18-19页 |
3.3.3 卒中后的mRS评分 | 第19页 |
3.4 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3.4.1 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19-20页 |
3.4.2 巨噬细胞分泌的其他炎症因子 | 第20页 |
3.5 半乳糖凝集素 | 第20-23页 |
3.5.1 半乳糖凝集素-3 | 第21页 |
3.5.2 半乳糖凝集素-3 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21-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文献综述 LAA 型脑梗死与半乳糖凝集素-3 | 第2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