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10页 |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 第10-11页 |
1.1.3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 养老模式的定义和类型 | 第19-20页 |
2.1.1 家庭养老模式 | 第19页 |
2.1.2 机构养老模式 | 第19页 |
2.1.3 社区养老模式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社会嵌入理论 | 第20页 |
2.2.2 伯吉斯的符号互动理论 | 第20页 |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养老支持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山西省大同市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3.1 山西省大同市农村居民养老模式 | 第22-23页 |
3.1.1 家庭养老模式占主导地位 | 第22页 |
3.1.2 机构养老模式是养老的重要补充 | 第22-23页 |
3.1.3 社区养老模式是未来养老趋势 | 第23页 |
3.2 山西省大同市农村居民养老模式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3.2.1 社会化程度低 | 第23页 |
3.2.2 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 | 第23页 |
3.2.3 养老机构缺乏市场准入制度和评估机制 | 第23-24页 |
3.2.4 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24页 |
3.2.5 社会认同度尚有不足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山西省大同市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44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25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4.3 数据说明 | 第26-29页 |
4.4 变量选取及赋值 | 第29-31页 |
4.4.1 变量的选取 | 第29-30页 |
4.4.2 变量的赋值 | 第30-31页 |
4.5 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交叉列表分析 | 第31-39页 |
4.5.1 个人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的交叉列表分析 | 第31-35页 |
4.5.2 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的交叉列表分析 | 第35-36页 |
4.5.3 家庭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的交叉列表分析 | 第36-38页 |
4.5.4 养老认知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的交叉列表分析 | 第38-39页 |
4.6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第39-44页 |
4.6.1 个体特征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40-41页 |
4.6.2 经济特征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41页 |
4.6.3 家庭特征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41-42页 |
4.6.4 养老认知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5.1 结论 | 第44页 |
5.2 政策与建议 | 第44-47页 |
5.2.1 建立多元化综合养老模式体系 | 第44-45页 |
5.2.2 加强对综合养老模式体系的政策支持 | 第45页 |
5.2.3 加强对综合养老模式体系的经济支持 | 第45-46页 |
5.2.4 加强对综合养老模式体系的舆论支持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