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1.3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2-48页 |
2.1 关于银行业脆弱性和实体经济概念的研究与评述 | 第22-26页 |
2.2 关于银行业脆弱性根源的理论研究与评述 | 第26-30页 |
2.3 关于银行业脆弱性形成过程的理论研究与评述 | 第30-34页 |
2.4 关于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与评述 | 第34-37页 |
2.5 关于我国银行业脆弱性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与评述 | 第37-48页 |
第3章 银行业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 第48-61页 |
3.1 银行业脆弱性形成机理 | 第48-51页 |
3.2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表现 | 第51-54页 |
3.3 流动性交易模型 | 第54-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银行业脆弱性的自增强效应 | 第61-73页 |
4.1 自增强理论的提出及应用 | 第61-62页 |
4.2 银行业脆弱性自增强效应的演进机理 | 第62-65页 |
4.3 银行业脆弱性自增强效应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第65-68页 |
4.4 自增强效应的模型解释 | 第68-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我国银行业脆弱性度量的实证研究 | 第73-89页 |
5.1 我国银行业脆弱性程度度量 | 第73-81页 |
5.2 银行业脆弱性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1-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6章 银行业脆弱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 | 第89-109页 |
6.1 健康的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 第89-90页 |
6.2 银行业脆弱性向实体经济的风险传导 | 第90-95页 |
6.3 银行最优化选择模型 | 第95-99页 |
6.4 银行业脆弱性的自增强效应对实体经济的传导 | 第99-100页 |
6.5 银行业脆弱性影响实体经济关系的现实依据 | 第100-10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7章 银行业脆弱性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09-125页 |
7.1 银行业脆弱性对经济虚实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109-115页 |
7.2 广义银行融资对虚拟经济的影响分析 | 第115-121页 |
7.3 广义银行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 第121-12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25-132页 |
8.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25-126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26-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