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制造工艺论文--航天器的维护与修理论文

基于膜计算理论的仿生电子阵列自组织与自修复方法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1页
        1.2.1 仿生电子阵列自组织方法第19-20页
        1.2.2 仿生电子阵列自修复方法第20-26页
        1.2.3 仿生电子阵列结构设计第26-29页
        1.2.4 仿生电子阵列开发平台及相关支持工具第29-31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第31-35页
        1.3.1 研究思路第31-33页
        1.3.2 内容安排第33-35页
第二章 生物个体发育与生物组织自修复机制及膜计算理论第35-53页
    2.1 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与微生物的群体发育第35-39页
        2.1.1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第35-37页
        2.1.2 微生物的群体发育第37-39页
    2.2 生物组织的自修复第39-42页
        2.2.1 代偿第40页
        2.2.2 修复第40-42页
    2.3 生物细胞的通信方式第42-43页
        2.3.1 接触通信第42页
        2.3.2 神经通信第42页
        2.3.3 内分泌通信第42-43页
    2.4 生物细胞、组织及发育与自修复过程的抽象第43-45页
        2.4.1 细胞的抽象结构第43-44页
        2.4.2 组织的抽象结构第44页
        2.4.3 生物发育与自修复过程抽象第44-45页
    2.5 膜计算和群体膜系统理论第45-52页
        2.5.1 膜计算理论第45-50页
        2.5.2 群体膜系统理论第50-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基于群体膜系统的仿生阵列自组织方法第53-77页
    3.1 电子细胞与仿生电子阵列的膜计算模型第53-58页
        3.1.1 电子细胞的膜计算模型第53-56页
        3.1.2 仿生电子阵列的群体膜系统模型第56-58页
    3.2 基于群体膜系统的仿生电子阵列自组织方法第58-60页
    3.3 基于优化布局和群体膜系统的仿生电子阵列自组织方法第60-68页
        3.3.1 基于图形映射的布局优化第61-67页
        3.3.2 基于优化布局的自组织方法第67-68页
    3.4 仿生电子阵列自组织案例研究第68-76页
        3.4.1 基于群体膜系统的仿生电子阵列自组织方法案例分析第69-73页
        3.4.2 基于优化布局和群体膜系统的阵列自组织方法案例分析第73-76页
    3.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四章 基于群体膜系统和通信X-机的仿生电子阵列自修复方法第77-89页
    4.1 基于群体膜系统的单细胞移除机制第77-79页
    4.2 基于群体膜系统和通信X-机的仿生电子阵列模型第79-84页
        4.2.1 基于动态细胞群体膜系统的阵列模型第79-80页
        4.2.2 基于通信X-机的阵列状态模型第80-84页
    4.3 基于群体膜系统和通信X-机的自修复方法第84-85页
    4.4 仿生电子阵列自修复案例研究分析第85-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仿生电子阵列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第89-114页
    5.1 具有全连通能力的仿生电子阵列结构设计第89-97页
        5.1.1 总线通信网络设计第90-94页
        5.1.2 近邻、远程通信网络设计第94-97页
    5.2 仿生电子阵列的自组织与自修复方法验证第97-101页
        5.2.1 仿生电子阵列自组织方法验证第98-99页
        5.2.2 仿生电子阵列自修复验证第99页
        5.2.3 与其它自组织自修复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第99-101页
    5.3 基于仿生电子阵列的多轴同步控制器设计与实现第101-113页
        5.3.1 研究背景第101-102页
        5.3.2 多轴同步控制器的结构设计第102-104页
        5.3.3 基于仿生电子阵列的多轴同步控制器实现第104-106页
        5.3.4 基于仿生电子阵列的多轴同步控制器自组织与自修复能力验证第106-113页
    5.4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6页
    6.1 工作总结第114-115页
    6.2 工作展望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2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的HARQ协议研究与优化设计
下一篇:Android系统取证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