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评价和抗旱机理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缩略语表第9-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3页
    1.1 植物抗旱机理第14-22页
        1.1.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第15-20页
        1.1.2 植物响应干旱的途径第20-21页
        1.1.3 PEG模拟干旱研究抗旱机理中的应用第21-22页
    1.2 分子标记第22-24页
        1.2.1 分子标记概述第22页
        1.2.2 SSR分子标记第22-23页
        1.2.3 植物的SSR标记第23-24页
    1.3 植物抗旱基因工程第24-30页
        1.3.1 植物基因工程第24-25页
        1.3.2 脯氨酸与抗旱的关系第25-28页
        1.3.3 马铃薯资源与抗旱育种第28-30页
    1.4 常用聚类分析方法第30-31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不同马铃薯种质资源抗旱性与产量性状分析第33-4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2.1.1 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第33页
        2.1.2 试验设计与指标测定第33-34页
        2.1.3 项目测定与方法第34-35页
        2.1.4 数据处理第3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2.2.1 不同马铃薯种质资源产量性状测定值分析第35-38页
        2.2.2 单项指标与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分析第38-39页
        2.2.3 基于隶属函数对不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综合抗旱性评价第39-41页
        2.2.4 聚类分析及抗旱级别的划分第41页
    2.3 讨论第41-44页
第三章 118份马铃薯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种质的筛选第44-5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3.1.1 试验材料第44-45页
        3.1.2 试验设计第45页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45-46页
        3.1.4 数据处理第4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6-52页
        3.2.1 不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分析第46-48页
        3.2.2 产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第48页
        3.2.3 回归分析第48-49页
        3.2.4 主成分分析第49-50页
        3.2.5 聚类分析第50-52页
        3.2.6 17 个抗旱材料材料的评价第52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52-55页
第四章 马铃薯EST-SSRs标记开发与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第55-6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4.1.1 材料第56-57页
        4.1.2 DNA提取第57页
        4.1.3 PCR扩增体系第57页
        4.1.4 银染检测第57页
        4.1.5 数据处理第5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4.2.1 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第57-58页
        4.2.2 马铃薯EST-SSR标记的多态性及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8-59页
        4.2.3 聚类分析第59-60页
    4.3 讨论第60-63页
第五章 模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相关酶活性影响第63-7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5.1.1 供试材料第63页
        5.1.2 试验方法第63-64页
        5.1.3 生理指标测定第64页
        5.1.4 数据处理第6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4-68页
        5.2.1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64-65页
        5.2.2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65-66页
        5.2.3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第66页
        5.2.4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第66-67页
        5.2.5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67-68页
    5.3 讨论第68-70页
第六章 马铃薯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0-83页
    6.1 实验材料第70页
    6.2 实验方法第70-73页
        6.2.1 RNA的提取及检测第70-71页
        6.2.2 cDNA合成第71页
        6.2.3 RT-PCR扩增第71-72页
        6.2.4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72-73页
        6.2.5 马铃薯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第73页
        6.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3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3-81页
        6.3.1 马铃薯总RNA提取第73-74页
        6.3.2 马铃薯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第74-75页
        6.3.3 马铃薯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基本信息第75-76页
        6.3.4 马铃薯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第76-81页
    6.4 讨论第81-83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97页
附录 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作者简介第99-100页
导师简介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辩律师的职业伦理研究--以“李天一案”为例
下一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