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语境下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策略研究--以京津唐地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目前国内外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3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研究基础 | 第17-26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19页 |
2.1.1 城市更新 | 第17页 |
2.1.2 城市旧工业用地 | 第17-18页 |
2.1.3 景观修复 | 第18页 |
2.1.4 策略 | 第18-19页 |
2.2 旧工业用地的特点 | 第19页 |
2.2.1 视觉景观特点 | 第19页 |
2.2.2 场所人文特点 | 第19页 |
2.2.3 生态环境特点 | 第19页 |
2.3 我国旧工业用地修复过程特点和困难点 | 第19-20页 |
2.4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4.1 自身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4.2 外部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5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22-23页 |
2.5.1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的必要性 | 第22页 |
2.5.2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的可能性 | 第22-23页 |
2.6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7 景观的修复目标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设计总体指导策略 | 第26-29页 |
3.1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3.1.1 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 | 第26页 |
3.1.2 延续历史文脉原则 | 第26页 |
3.1.3 兼顾综合效益原则 | 第26-27页 |
3.2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设计思想 | 第27-29页 |
3.2.1 生态思想 | 第27页 |
3.2.2 美学思想 | 第27-28页 |
3.2.3 生态美学思想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旧工业用地景观修复改造模式选择策略 | 第29-44页 |
4.1 场地分析 | 第29-31页 |
4.1.1 历史沿革分析 | 第29-30页 |
4.1.2 现状问题调查 | 第30页 |
4.1.3 现状资源评估 | 第30-31页 |
4.2 旧工业用地景观典型修复模式 | 第31-41页 |
4.2.1 城市公共空间模式 | 第31-36页 |
4.2.2 创意产业园模式 | 第36-40页 |
4.2.3 综合地产开发模式 | 第40-41页 |
4.3 京津唐地区景观修复模式选择策略 | 第41-44页 |
第五章 人工元素景观修复设计方法 | 第44-48页 |
5.1 总体空间规划 | 第44页 |
5.2 服务设施处理 | 第44-45页 |
5.3 工业构筑物及设施的艺术化再利用 | 第45-46页 |
5.4 工业废料的就地利用 | 第46-48页 |
第六章 自然元素的景观修复设计方法 | 第48-57页 |
6.1 土壤环境修复 | 第48-52页 |
6.1.1 污染物治理 | 第48-50页 |
6.1.2 土壤理化性质改良 | 第50页 |
6.1.3 京津唐地区土壤环境修复策略 | 第50-52页 |
6.2 水体治理与循环再利用策略 | 第52-54页 |
6.2.1 水体污染治理 | 第52-53页 |
6.2.2 水循环设计 | 第53-54页 |
6.3 植被再生与种植设计 | 第54-57页 |
6.3.1 以京津唐地区为例的植物选种策略 | 第54页 |
6.3.2 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