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 1.1 背景介绍 | 第8-13页 |
| 1.1.1 聚焦超声的生物学效应 | 第8-10页 |
| 1.1.2 HIFU的临床应用 | 第10-11页 |
| 1.1.3 超声联合微泡治疗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9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 第2章 基于微泡高特异性破坏估计组织声衰减的高帧率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20-32页 |
| 2.1 高帧率数据采集 | 第21-25页 |
| 2.1.1 平面波超快速成像 | 第21-23页 |
| 2.1.2 高帧率数据采集硬件平台 | 第23-25页 |
| 2.2 仿体系统模块 | 第25-30页 |
| 2.2.1 模拟人体脏器仿体设计 | 第25-27页 |
| 2.2.2 声学微泡及仿体环境设置 | 第27-28页 |
| 2.2.3 衰减材料的选择 | 第28-30页 |
| 2.3 基于水囊探头治疗系统的在位声场估计平台 | 第30-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基于水囊探头治疗超声系统的在位声场估计 | 第32-55页 |
| 3.1 水囊探头的声学测试 | 第32-34页 |
| 3.1.1 激光声场测试 | 第32-33页 |
| 3.1.2 水听器声场测量 | 第33-34页 |
| 3.2 同步治疗超声平台与成像系统的时序设计 | 第34-36页 |
| 3.3 不同声场参数下微泡的动态行为特性 | 第36-43页 |
| 3.3.1 水囊探头声场参数范围的选择 | 第36-38页 |
| 3.3.2 微泡破坏程度的数值分析 | 第38-43页 |
| 3.4 利用微泡的动态行为特征对在位声场进行估计 | 第43-53页 |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 第4章 微泡浓度及流动速度对在位声场估计的影响 | 第55-65页 |
| 4.1 微泡浓度对组织声衰减估计的影响 | 第55-58页 |
| 4.1.1 实验条件设置 | 第55-56页 |
| 4.1.2 声衰减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4.2 微泡的流动对声衰减估计的影响 | 第58-63页 |
| 4.2.1 微泡流动环境设计 | 第58-60页 |
| 4.2.2 实验条件设置 | 第60-61页 |
| 4.2.3 声衰减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5.1 论文工作总结及创新点 | 第65-66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 | 第71-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