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固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荷传递与复合反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s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4页
    1.1 太阳能第14-15页
    1.2 太阳能电池第15-16页
    1.3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第16-19页
        1.3.1 伏安特性曲线第16-17页
        1.3.2 光生电流与电压第17-19页
    1.4 DSC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19-23页
    1.5 固体DSC的染料分子与半导体薄膜第23-29页
        1.5.1 固体DSC的染料分子第23-26页
        1.5.2 固体DSC的半导体薄膜第26页
        1.5.3 周围环境对二氧化钛导带的影响第26-29页
    1.6 空穴传递材料(HTM)第29-35页
        1.6.1 HTM结构类型第29-31页
        1.6.2 HTM的导电性第31-32页
        1.6.3 HTM的孔隙填充率第32-35页
    1.7 阻挡层第35页
    1.8 选题意义及本论文工作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第二章 HTM在多孔二氧化钛表面的覆盖率评价第44-66页
    2.1 引言第44-45页
    2.2 实验部分第45-49页
        2.2.1 实验材料第45-46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46页
        2.2.3 二氧化钛阻挡层的制备第46-47页
        2.2.4 固体DSC的制备第47页
        2.2.5 HTM孔隙填充率的测定方法第47-49页
        2.2.6 HTM表面覆盖率的测定第4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9-63页
        2.3.1 电荷在FTO/阻挡层/HTM电极上的传递第49-52页
        2.3.2 多孔TiO_2电极的电流密度第52-55页
        2.3.3 HTM孔隙填充率的测定第55-58页
        2.3.4 HTM表面覆盖率评价第58-61页
        2.3.5 表面覆盖率与固体DSC性能的关系第61-63页
    2.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三章 孔隙填充率对电荷传递及复合的影响第66-80页
    3.1 引言第66-67页
    3.2 实验部分第67-68页
        3.2.1 实验材料第67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第67页
        3.2.3 实验方法第67-6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8-77页
        3.3.1 HTM填充率的测定第68-71页
        3.3.2 四种二氧化钛薄膜电池的性能第71-72页
        3.3.3 孔隙填充率对染料再生的影响第72-73页
        3.3.4 固体DSC中电荷的传递与复合第73-77页
    3.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第四章 退火处理对HTM及固体DSC的影响第80-100页
    4.1 引言第80-81页
    4.2 实验部分第81-82页
        4.2.1 实验材料第81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第81页
        4.2.3 二氧化钛阻挡层的制备第81-82页
        4.2.4 固体DSC的制备第82页
        4.2.5 固体DSC性能表征第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96页
        4.3.1 薄膜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82-85页
        4.3.2 Spiro-OMeTAD的结晶度第85-86页
        4.3.3 固体DSC性能第86-87页
        4.3.4 电极荧光光谱第87-91页
        4.3.5 退火处理对电子复合及开路电压的影响第91-94页
        4.3.6 退火处理对电子传递的影响第94-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第五章 气相沉积氧化钛阻挡层在固体DSC中的应用第100-118页
    5.1 引言第100-101页
    5.2 实验部分第101-103页
        5.2.1 实验材料第101-102页
        5.2.2 主要实验仪器第102页
        5.2.3 氧化钛阻挡层的制备第102页
        5.2.4 固体DSC的制备第102-103页
        5.2.5 阻挡层性质及电池性能的表征第10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6页
        5.3.1 氧化钛阻挡层/FTO导电玻璃衬底性质表征及分析第103-108页
        5.3.2 电池性能表征第108-109页
        5.3.3 固体DSC电子传递及复合第109-112页
        5.3.4 固体DSC的电子寿命第112-113页
        5.3.5 氧化钛阻挡层在固体和液体DSC中的应用比较第113-116页
    5.4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18页
第六章 阻挡层相关参数对固体DSC的影响第118-138页
    6.1 引言第118-119页
    6.2 实验部分第119-121页
        6.2.1 实验材料第119页
        6.2.2 主要实验仪器第119-120页
        6.2.3 二氧化钛阻挡层的制备第120页
        6.2.4 固体DSC的制备第120页
        6.2.5 阻挡层性质及电池性能的表征第120-12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1-129页
        6.3.1 二氧化钛阻挡层的形貌第121-123页
        6.3.2 二氧化钛阻挡层的透光性第123页
        6.3.3 二氧化钛阻挡层的介电常数测定与SCLC分析第123-127页
        6.3.4 电池性能表征第127-129页
    6.4 传统液体DSC对阻挡层的参数要求第129-136页
        6.4.1 液体DSC的制备及透光性第129-130页
        6.4.2 液体DSC的电池性能及电子寿命第130-133页
        6.4.3 液体DSC的电子复合第133-134页
        6.4.4 氧化钛阻挡层的Mott-Schottky曲线第134-136页
    6.5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3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8-140页
    7.1 工作总结第138-139页
    7.2 展望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博士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图像序列的行人检测与统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单喷头熔融沉积3D打印机的彩色接线器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