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嘉杭高速公路“四改六”扩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扩建范围和时间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交通拥堵现象分析 | 第19-24页 |
2.1 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网功能 | 第19-20页 |
2.2 扩建前道路设计标准 | 第20-21页 |
2.3 拥堵现象及扩建段落分析 | 第21-23页 |
2.4 改扩建需解决问题分析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四改六”扩建实施方案研究 | 第24-43页 |
3.1 扩建实施范围 | 第24页 |
3.2 扩建实施原则 | 第24-27页 |
3.3 工程实施方案 | 第27-40页 |
3.3.1 路基 | 第27-30页 |
3.3.2 路面 | 第30-31页 |
3.3.3 中央分隔带 | 第31-33页 |
3.3.4 桥梁及小型构造物 | 第33-35页 |
3.3.5 互通式立交、服务区 | 第35-38页 |
3.3.6 港湾式停车区 | 第38-40页 |
3.3.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第40页 |
3.4 方案优缺点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四改六”扩建实施过程研究 | 第43-49页 |
4.1 与其他高速公路扩建实施对比 | 第43页 |
4.2 施工组织 | 第43-44页 |
4.3 交通组织 | 第44-46页 |
4.3.1 港湾区施工 | 第44-45页 |
4.3.2 中分带施工 | 第45-46页 |
4.4 安全防范措施 | 第46-47页 |
4.5 营运管理组织 | 第47-48页 |
4.6 扩建实施经验 | 第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四改六”扩建前后通行能力研究 | 第49-64页 |
5.1 交通量发展特征 | 第49-54页 |
5.1.1 时间分布特征 | 第49-50页 |
5.1.2 空间分布特征 | 第50-51页 |
5.1.3 车种构成特征 | 第51-52页 |
5.1.4 运行车速特征 | 第52-54页 |
5.2 扩建前后交通量发展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5.2.1 扩建前后交通量增速对比 | 第54-55页 |
5.2.2 扩建段与未扩建段交通量增速对比 | 第55-56页 |
5.3 扩建前后通行能力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5.3.1 通行能力计算 | 第56-57页 |
5.3.2 造价/通行能力指标分析 | 第57-59页 |
5.4 扩建前后服务水平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5.4.1 指标选取 | 第59页 |
5.4.2 V/C比分析服务水平 | 第59-60页 |
5.4.3 交通流速度分析服务水平 | 第60-61页 |
5.5 改扩建适应能力分析及发展对策 | 第61-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四改六”扩建交通安全研究 | 第64-74页 |
6.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 | 第64-65页 |
6.1.1 评价体系确定原则 | 第64页 |
6.1.2 评价体系研究 | 第64-65页 |
6.2 扩建前后交通事故对比分析 | 第65-69页 |
6.2.1 扩建前后道路条件 | 第65页 |
6.2.2 事故指标统计分析 | 第65-66页 |
6.2.3 事故分类统计分析 | 第66-67页 |
6.2.4 事故形态统计分析 | 第67-69页 |
6.3 不同段落交通事故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6.3.1 事故指标统计分析 | 第69-70页 |
6.3.2 事故分类统计分析 | 第70页 |
6.3.3 事故形态统计分析 | 第70-71页 |
6.4 事故黑点及成因分析 | 第71-72页 |
6.4.1 扩建前事故黑点鉴别与主因分析 | 第71页 |
6.4.2 扩建后事故黑点鉴别与主因分析 | 第71-72页 |
6.5 保障交通安全的对策建议 | 第72-7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结论 | 第74页 |
7.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