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志解析的数据库海量数据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第15-23页 |
2.1 分布式数据库 | 第15-16页 |
2.2 数据库同步技术 | 第16-17页 |
2.3 增量日志数据的捕获技术 | 第17-22页 |
2.3.1 文件差异对比 | 第18页 |
2.3.2 DLL注入和API拦截 | 第18-21页 |
2.3.3 文件过滤驱动简介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二进制日志分析与研究 | 第23-44页 |
3.1 数据库日志原理 | 第23-24页 |
3.2 二进制日志的分析过程 | 第24-29页 |
3.2.1 转储日志文件 | 第25-28页 |
3.2.2 分析重做日志文件 | 第28-29页 |
3.3 重做日志文件的结构 | 第29-41页 |
3.3.1 重做块的结构 | 第30-32页 |
3.3.2 文件头的结构 | 第32-33页 |
3.3.3 重做日志头的结构 | 第33-34页 |
3.3.4 重做记录的结构 | 第34-35页 |
3.3.5 重做变化向量的结构 | 第35-41页 |
3.4 关键DML操作的重做变化向量体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 第44-73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4-47页 |
4.1.1 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4.1.2 总体架构设计 | 第45-46页 |
4.1.3 数据同步处理流程 | 第46-47页 |
4.2 日志监控子系统 | 第47-52页 |
4.2.1 增量数据捕获方案比较 | 第47-49页 |
4.2.2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4.2.3 驱动请求设计 | 第50-51页 |
4.2.4 文件过滤驱动设计 | 第51-52页 |
4.3 日志解析子系统 | 第52-59页 |
4.3.1 重做日志解析设计 | 第53-55页 |
4.3.2 数据存储管理设计 | 第55-59页 |
4.4 数据传输子系统 | 第59-66页 |
4.4.1 XML构建设计 | 第60-64页 |
4.4.2 打包压缩设计 | 第64-65页 |
4.4.3 数据加密设计 | 第65-66页 |
4.5 数据写入子系统 | 第66-72页 |
4.5.1 XML文档解析设计 | 第67-68页 |
4.5.2 SQL操作重构设计 | 第68-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同步系统的详细实现 | 第73-99页 |
5.1 系统软硬件环境 | 第73-74页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73页 |
5.1.2 系统运行环境 | 第73-74页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第74-98页 |
5.2.1 日志监控子系统 | 第74-84页 |
5.2.2 日志解析子系统 | 第84-89页 |
5.2.3 数据传输子系统 | 第89-94页 |
5.2.4 数据写入子系统 | 第94-9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验证 | 第99-107页 |
6.1 功能验证 | 第99-100页 |
6.1.1 操作类型的支持验证 | 第99页 |
6.1.2 数据类型的支持验证 | 第99-100页 |
6.2 性能验证 | 第100-104页 |
6.2.1 同步性能验证 | 第100-101页 |
6.2.2 增量性能验证 | 第101-102页 |
6.2.3 并发性能验证 | 第102-103页 |
6.2.4 增量并发性能验证 | 第103-104页 |
6.2.5 其他性能验证 | 第104页 |
6.3 兼容验证 | 第104-105页 |
6.3.1 不同Windows操作系统兼容验证 | 第104页 |
6.3.2 同构不同版本数据库兼容验证 | 第104-105页 |
6.3.3 异构数据库兼容验证 | 第105页 |
6.4 验证总结 | 第10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