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言 | 第6-7页 |
1. 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对于当下研究领域的疑问 | 第6页 |
2. 现当代尖端学科的转向 | 第6-7页 |
第一章.噪音(杂音)概念解析 | 第7-8页 |
第一节.定义 | 第7页 |
第二节.噪音概念的产生背景 | 第7-8页 |
第二章.杉浦康平噪音的诞生及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第三章.杉浦噪音语法分析 | 第10-27页 |
第一节.潜藏序列生成“噪音” | 第11-15页 |
第二节.原形态的自我变异生成噪音 | 第15-17页 |
第三节.噪音的自我增值 | 第17-18页 |
第四节.微尘/噪音 | 第18-19页 |
第五节.五彩相杂的色彩噪音 | 第19-20页 |
第六节 呐喊与低语——“会说话的编排设计(talking typography)” | 第20-21页 |
第七节.噪声—文字—图象共生的圆环 | 第21-26页 |
1. “边缘地带”的汉字的启示 | 第21-22页 |
2. 噪声—文字—图象共生模式设计实验 | 第22-24页 |
3. 小结:汉字是噪声—文字—图象共生模式的灵魂 | 第24-26页 |
第八节.行动的噪音 | 第26-27页 |
第四章.杉浦噪音内涵探讨 | 第27-41页 |
第一节.与现代音乐的碰撞交融 | 第27-31页 |
第二节.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质疑 | 第31-35页 |
1. 逻各斯中心主义 | 第31-32页 |
2. 噪音中的生命原理 | 第32-34页 |
3. 多主语的喧闹世界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超越折衷主义的杂音,对后现代主义的全面颠覆 | 第35-37页 |
第四节.噪音与解构 | 第37-39页 |
第五节.噪音包含对于宇宙思考的历程 | 第39-41页 |
结论:关于“超艺术”的噪音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