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防污涂料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1.2.1 传统防污涂料 | 第12页 |
1.2.2 近代防污涂料 | 第12-14页 |
1.3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 第14-15页 |
1.4 有机氟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 第15-19页 |
1.5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含氟芳基侧链修饰交联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防污性能 | 第20-50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0页 |
2.2 设计思路 | 第20-21页 |
2.3 含氟聚合物的制备 | 第21-28页 |
2.3.1 全氟聚醚醇2的制备 | 第21页 |
2.3.2 含氟单体4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3 聚合物7的制备 | 第22-23页 |
2.3.4 含氟聚合物涂层8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5 对照单体4c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6 对照聚合物13的制备 | 第25页 |
2.3.7 聚合物15的制备 | 第25-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49页 |
2.4.1 化合物4a和4b的~1H NMR与~(19)F NMR图分析 | 第28-29页 |
2.4.2 含氟聚合物7的~1H NMR与~(19)F NMR图分析 | 第29-32页 |
2.4.3 对照单体4c的~1H NMR与~(19)F NMR图分析 | 第32-33页 |
2.4.4 对照聚合物13的~1H NMR与~(19)F NMR图分析 | 第33-35页 |
2.4.5 聚合物15的~1H NMR与~(19)F NMR图分析 | 第35-36页 |
2.4.6 聚合物红外谱图分析 | 第36-37页 |
2.4.7 聚合物热稳定性分析 | 第37-41页 |
2.4.8 聚合分子量和氟含量分析 | 第41-42页 |
2.4.9 接触角测试 | 第42-44页 |
2.4.10 XPS分析 | 第44-47页 |
2.4.11 生物防污测试 | 第47-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含氟芳基侧链修饰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防污性能 | 第50-64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50页 |
3.2 设计思路 | 第50-51页 |
3.3 两亲性聚合物的制备 | 第51-54页 |
3.3.1 单体18的制备 | 第51页 |
3.3.2 两亲性聚合物20的制备 | 第51-5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3.4.1 化合物18的~1H NMR与~(19)F NMR图分析 | 第54-55页 |
3.4.2 聚合物20的~1H NMR与~(19)F NMR图分析 | 第55-57页 |
3.4.3 聚合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57页 |
3.4.4 聚合物热稳定性分析 | 第57-58页 |
3.4.5 聚合物分子量和氟含量分析 | 第58页 |
3.4.6 接触角测试 | 第58-60页 |
3.4.7 XPS分析 | 第60-61页 |
3.4.8 生物防污测试 | 第61-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实验部分 | 第66-77页 |
5.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66页 |
5.2 测试表征方法 | 第66-67页 |
5.3 化合物的制备 | 第67-75页 |
5.3.1 化合物2的制备 | 第67页 |
5.3.2 化合物4的制备 | 第67-68页 |
5.3.3 聚合物7的制备 | 第68-69页 |
5.3.4 聚合物涂层8的制备 | 第69-70页 |
5.3.5 化合物10的制备 | 第70页 |
5.3.6 化合物12的制备 | 第70-71页 |
5.3.7 化合物4c的制备 | 第71页 |
5.3.8 聚合物13的制备 | 第71-72页 |
5.3.9 聚合物15的制备 | 第72-73页 |
5.3.10 化合物17的制备 | 第73页 |
5.3.11 化合物18的制备 | 第73-74页 |
5.3.12 化合物20的制备 | 第74-75页 |
5.4 织物整理 | 第75页 |
5.5 铝片的电化学抛光处理 | 第75页 |
5.6 生物防污测试 | 第75-77页 |
化合物结构一览表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