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P2P网贷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以陆金所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网络借贷特征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网络借贷经营模式分类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3 网络借贷风险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P2P借贷风险的相关理论第15-25页
    2.1 P2P网贷的起源与发展第15-20页
        2.1.1 P2P网贷的起源第15-16页
        2.1.2 P2P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16-19页
        2.1.3 P2P网贷在中国的运营模式第19-20页
    2.2 信用风险的概念与管理第20-22页
        2.2.1 信用风险的定义及内涵第20-21页
        2.2.2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第21-22页
    2.3 FICO模型原理第22-25页
第三章 我国P2P网贷面临的风险识别与分析第25-36页
    3.1 陆金所简介及其风险识别第25-28页
        3.1.1 陆金所简介第25页
        3.1.2 陆金所P2P业务的风险识别第25-28页
    3.2 我国P2P网贷的风险识别第28-30页
    3.3 对P2P网贷风险的分析第30-36页
        3.3.1 对运营风险的分析第30-31页
        3.3.2 对法律政策风险的分析第31-33页
        3.3.3 对项目风险的分析第33-34页
        3.3.4 对诈骗风险的分析第34-36页
第四章 P2P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第36-45页
    4.1 风险控制理论与方法第36-37页
    4.2 我国P2P相关的国家政策第37-38页
    4.3 陆金所的风险控制方法第38-40页
    4.4 P2P风险管理控制对策建议第40-45页
        4.4.1 提高信息科技安全第40页
        4.4.2 加强法律监管,规范我国行业门槛第40页
        4.4.3 通过资产置换转移项目风险第40-41页
        4.4.4 进一步完善信用评分模型第41-43页
        4.4.5 加快建立开放性信用评级市场环境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主要结论第45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里瑜舍瑜伽馆营销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VTI介质射线追踪正演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