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8-18页 |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4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 3 对东平县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问题的调查 | 第21-33页 |
| 3.1 考察研究设计及样本选择 | 第21-22页 |
| 3.2 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 4 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 4.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地位与角色的分离 | 第33页 |
| 4.2 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认同和角色支持上的偏差 | 第33-34页 |
| 4.3 农业转移人口角色扮演中的紧张与冲突 | 第34-35页 |
| 4.4 农业转移人口角色扮演的中断与失败 | 第35-36页 |
| 5 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障碍分析 | 第36-47页 |
| 5.1 外部客观结构性障碍 | 第36-43页 |
| 5.2 内部主观能动性障碍 | 第43-47页 |
| 6 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路径选择 | 第47-61页 |
| 6.1 创新相关制度与体制,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地位和角色的统一 | 第47-51页 |
| 6.2 搞好产业促进就业,防止农业转移人口新市民角色中断 | 第51-55页 |
| 6.3 改善公共服务环境,激发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积极性 | 第55-56页 |
| 6.4 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进程 | 第56-58页 |
| 6.5 促进城乡文化融合,缩小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文化差异 | 第58-61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