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 第9-1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9页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第9页 |
(一)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 | 第9页 |
(二) 中医体质类型的诊断标准(详见附录1) | 第9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9页 |
(一) 纳入既往在April 2014-October 2015期间入住本院干部保健科或者心内一科的患者 | 第9页 |
(二) 符合冠心病心衰诊断标准的 | 第9页 |
(三) 对调查知情同意 | 第9页 |
(四) 自愿接受本次调查者 | 第9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9页 |
(一) 不能配合完成检查者 | 第9页 |
(二) 非冠心病引起的CHF | 第9页 |
(三) 伴有恶性心脏疾病及感染的 | 第9页 |
(四) 合并血液系统疾患 | 第9页 |
(五) 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 | 第9页 |
(六) 既往或当前的肿瘤病史或其他可能影响短期存活的致死性疾病 | 第9页 |
(七) 精神病患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第9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一) 调查方法 | 第10页 |
(二) 青岛市中医医院体质测试问卷样表(见附件2) | 第10页 |
七、统计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1-17页 |
一、一般资料的分析 | 第11-17页 |
(一)、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 | 第11页 |
(二)、性别分布比较 | 第11-12页 |
(三)、年龄比较 | 第12页 |
(四)、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比较 | 第12页 |
(五) 每周锻炼时间 | 第12页 |
(六) 居住环境 | 第12页 |
(七) 职业性质 | 第12-13页 |
(八) 两组烟酒嗜好分布比较 | 第13页 |
(九)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分布比较 | 第13-14页 |
(十) 心功能分期分布比较 | 第14页 |
(十一) 心率、空腹血糖、SBP、DBP 分布比较 | 第14页 |
(十二) 冠心病心衰理化指标分布比较 | 第14-15页 |
(十三) 心脏彩超 | 第15-1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17-21页 |
一、心力衰竭的发生机理 | 第17-18页 |
(一) 心力衰竭的定义 | 第17页 |
(二) 影响心射血作用的主要因子 | 第17页 |
(三) 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 | 第17-18页 |
二、传统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 第18页 |
(一) 对中医病机的认识 | 第18页 |
三、中医体质的研究 | 第18-19页 |
四、关于本调查的讨论 | 第19-21页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9页 |
(二) 冠心病心衰理化指标分析 | 第19-20页 |
(三) 欠缺与展望 | 第20-21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文献综述 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 第24-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附录 1 | 第28-33页 |
附录 2 | 第33-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论文著作 | 第38-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