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相关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产业经济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 第13-14页 |
1.2.2 财务报表的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框架 | 第14页 |
1.2.3 工程机械行业及柳工的文献研究 | 第14-1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分析:结构-行为-绩效 | 第18-35页 |
2.1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定义及历史 | 第18-20页 |
2.1.1 工程机械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历史 | 第18-19页 |
2.1.3 关于数据来源及统计口径的说明 | 第19-20页 |
2.2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结构 | 第20-25页 |
2.2.1 供需和特性 | 第20-21页 |
2.2.2 市场集中度 | 第21-23页 |
2.2.3 规模经济 | 第23页 |
2.2.4 进入和退出壁垒 | 第23-24页 |
2.2.5 供应商及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24-25页 |
2.3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行为 | 第25-28页 |
2.3.1 产品竞争 | 第25-26页 |
2.3.2 价格竞争 | 第26-27页 |
2.3.3 兼并收购 | 第27页 |
2.3.4 本地化生产 | 第27-28页 |
2.4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绩效 | 第28-32页 |
2.4.1 收入规模 | 第28-29页 |
2.4.2 盈利水平 | 第29-31页 |
2.4.3 技术创新和社会绩效 | 第31-32页 |
2.5 政策 | 第32-34页 |
2.5.1 科技创新政策 | 第32-33页 |
2.5.2 环保标准法规 | 第33页 |
2.5.3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柳工公司分析:战略-会计-财务-前景 | 第35-58页 |
3.1 战略分析 | 第35-42页 |
3.1.1 公司背景分析 | 第35-37页 |
3.1.2 行业与竞争分析 | 第37-42页 |
3.2 会计分析 | 第42-48页 |
3.2.0 综述 | 第42-44页 |
3.2.1 应收账款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第44-46页 |
3.2.2 存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第46-47页 |
3.2.3 收益质量 | 第47-48页 |
3.2.4 信息披露质量 | 第48页 |
3.3 财务分析 | 第48-55页 |
3.3.1 趋势分析 | 第48-52页 |
3.3.2 比率分析 | 第52-55页 |
3.3.3 现金流量分析 | 第55页 |
3.4 前景分析 | 第55-58页 |
3.4.1 行业前景 | 第55-56页 |
3.4.2 竞争趋势 | 第56页 |
3.4.3 变革方向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标杆分析:卡特彼勒与小松 | 第58-66页 |
4.1 卡特彼勒标杆分析 | 第58-62页 |
4.1.1 卡特彼勒总体发展阶段 | 第58-60页 |
4.1.2 卡特彼勒在华发展阶段 | 第60页 |
4.1.3 卡特彼勒发展历程对柳工的启示与借鉴 | 第60-62页 |
4.2 小松标杆分析 | 第62-65页 |
4.2.1 小松总体发展阶段 | 第63-64页 |
4.2.2 小松海外发展阶段 | 第64页 |
4.2.3 小松在华发展阶段 | 第64-65页 |
4.2.4 小松发展历程对柳工的启示与借鉴 | 第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5.1 总结 | 第66-67页 |
5.1.1 研究总结 | 第66页 |
5.1.2 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调整总结 | 第66-67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