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城市安全管理”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破窗理论 | 第15页 |
2.2 “互联网+城市安全管理” | 第15-16页 |
2.3 公众安全风险承担 | 第16-18页 |
第3章 城市安全管理概念模型与量表设计 | 第18-29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18-20页 |
3.2 构建概念模型 | 第20-22页 |
3.3 抽样设计 | 第22-23页 |
3.4 样本分布 | 第23-29页 |
第4章 城市安全管理模型构建与假设 | 第29-51页 |
4.1 量表设计与变量测量 | 第29-40页 |
4.2 政府因素因子分析 | 第40-44页 |
4.3 市民因素因子分析 | 第44-47页 |
4.4 信度检验 | 第47-48页 |
4.5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假设 | 第48-51页 |
第5章 城市安全管理假设检验与统计分析 | 第51-63页 |
5.1 相关分析 | 第51-53页 |
5.2 基于结构方程的假设检验 | 第53-57页 |
5.2.2 模型检验 | 第53-55页 |
5.2.3 模型修正 | 第55-57页 |
5.3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及解释 | 第57-61页 |
5.4 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63-67页 |
6.1 结论 | 第63-65页 |
6.2 建议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1:预调查问卷 | 第75-79页 |
附录 2:正式调查的问卷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