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影视作品中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以冯小宁作品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文章结构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 | 第11-20页 |
一、关于“民族”的解释 | 第11-13页 |
二、关于“民族精神”的解释 | 第13-15页 |
(一) 精神 | 第13-14页 |
(二) 民族精神 | 第14-15页 |
三、中华民族精神 | 第15-20页 |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18页 |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冯小宁的“战争情节” | 第20-24页 |
一、冯小宁的相关介绍 | 第20-21页 |
二、冯小宁的作品简介 | 第21-23页 |
三、冯小宁的执导理念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在影片中的表现 | 第24-36页 |
一、建国初期影片中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 第24-26页 |
二、冯小宁作品中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 | 第26-31页 |
(一) 红河谷(1997年) | 第26-28页 |
(二) 黄河绝恋(1999年) | 第28-29页 |
(三) 紫日(2001年) | 第29-31页 |
三、关于冯小宁作品的细节分析 | 第31-36页 |
(一) 片中角色的共性和特性 | 第31-32页 |
(二) 片中意象设置的内涵 | 第32-34页 |
(三) 影片主题的塑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对中华民族精神影像化表达的思考 | 第36-43页 |
一、关于重构历史的思考 | 第36-37页 |
二、从影片形式特征上思考 | 第37-39页 |
三、对中华民族精神影像化呈现的展望 | 第39-40页 |
四、中华民族精神影像化表达的意义所在 | 第40-43页 |
(一) 从传播效果上分析 | 第40-41页 |
(二) 从影片特征上分析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