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N控制流可配置建模技术的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言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技术背景 | 第11-15页 |
1.1.1 过程感知的信息系统 | 第12-13页 |
1.1.2 过程参考模型 | 第13-14页 |
1.1.3 可配置过程模型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定义 | 第15-18页 |
1.2.1 过程建模语言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2 可配置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问题的定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难点与关键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难点与关键点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页 |
1.5 缩略语 | 第20-21页 |
2 研究步骤与技术基础 | 第21-28页 |
2.1 研究步骤 | 第21-23页 |
2.2 研究技术基础 | 第23-28页 |
2.2.1 工作流网 | 第23-25页 |
2.2.2 可配置过程模型 | 第25-28页 |
3 C-BPMN语言概念模型的形式化 | 第28-37页 |
3.1 BPMN语言的形式化 | 第28-29页 |
3.2 可配置图元的选择 | 第29-35页 |
3.2.1 可配置任务图元的形式化定义 | 第29-31页 |
3.2.2 可配置逻辑门图元的形式化定义 | 第31页 |
3.2.3 可配置事件图元的形式化定义 | 第31-35页 |
3.3 C-BPMN语言的形式化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C-BPMN可配置图元行为语义的研究 | 第37-45页 |
4.1 BPMN语言图元行为语义的确立 | 第37-39页 |
4.2 C-BPMN具象算法的逻辑描述 | 第39-40页 |
4.3 基于实例的具象算法计算过程演示 | 第40-44页 |
4.3.1 配置模式 | 第41-43页 |
4.3.2 配置模型具象计算过程演示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C-BPMN语言正确性成立条件研究 | 第45-52页 |
5.1 语法正确性成立条件 | 第45-48页 |
5.1.1 BPMN语言语法规则 | 第45-46页 |
5.1.2 C-BPMN语言语法正确性成立条件 | 第46-48页 |
5.2 C-BPMN语义合理性判定条件研究 | 第48-50页 |
5.2.1 BPMN语言语义合理性判定条件 | 第48-49页 |
5.2.2 C-BPMN语言语义合理性判定条件 | 第49-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6 C-BPMN语言的技术实现 | 第52-58页 |
6.1 可配置图元的存储与实现 | 第52-55页 |
6.2 可配置图元配置语义解析的算法实现 | 第55-5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7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A | 第61-65页 |
附录B | 第65-6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