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法学论文

东亚语言结果式的类型学研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缩略语第24-26页
第一章 绪论第26-36页
    1.1 问题提出第26-28页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28-30页
    1.3 本文研究框架第30-32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第32-34页
    1.5 语料来源及标注说明第34-36页
第二章 结果式研究综述第36-75页
    2.1 VR结果式的界定第36-48页
        2.1.1 关于真假结果式VR的讨论第37-40页
        2.1.2 关于VR结果式的名称第40-41页
        2.1.3 结果式的特点第41-42页
        2.1.4 结果式VR的判定第42-45页
        2.1.5 跨语言研究中结果式的定义第45-48页
    2.2 结果式形态与句法第48-55页
        2.2.1 V与R的类型第49-53页
        2.2.2 V、R、O排序第53-55页
    2.3 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55-62页
        2.3.1 结果式的语义类型第55-59页
        2.3.2 结果式的语义指向第59-62页
    2.4 结果式论元实现第62-73页
        2.4.1 有关句法映射的观点第63-65页
        2.4.2 结果式的论元配置第65-68页
        2.4.3 结果式的事件结构第68-73页
    2.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三章 汉语结果式第75-108页
    3.1 汉语概况第75-76页
    3.2 汉语结果式句法表现第76-94页
        3.2.1 现代汉语结果式的编码形式第76-78页
        3.2.2 进入结果式VR的词类及结果式类型第78-85页
        3.2.3 VR特殊用法及其相关句式第85-89页
        3.2.4 汉语结果式句法在历时上的演变第89-94页
    3.3 汉语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94-99页
        3.3.1 结果式的语义类型第94-96页
        3.3.2 结果式的语义指向第96-99页
    3.4 汉语结果式论元实现第99-107页
        3.4.1 结果式的论元配置第99-102页
        3.4.2 结果式的事件结构模板第102-107页
    3.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四章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结果式第108-162页
    4.1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概况第108-111页
        4.1.1 藏缅语族语言概况第108-109页
        4.1.2 藏缅语族结果式研究现状第109-111页
    4.2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结果式的形态与句法第111-136页
        4.2.1 藏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112-115页
        4.2.2 羌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115-118页
        4.2.3 景颇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118-122页
        4.2.4 缅语支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122-126页
        4.2.5 彝语支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126-133页
        4.2.6 藏缅语结果式句法表现的特点第133-136页
    4.3 藏缅语族结果式语义特点第136-147页
        4.3.1 藏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136-138页
        4.3.2 羌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138-139页
        4.3.3 景颇语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139-142页
        4.3.4 缅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142-144页
        4.3.5 彝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144-147页
    4.4 藏缅语族结果式论元实现第147-159页
        4.4.1 藏语与羌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147-148页
        4.4.2 景颇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148-151页
        4.4.3 载瓦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151-155页
        4.4.4 拉祜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155-159页
    4.5 本章小结第159-162页
第五章 汉藏语系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第162-216页
    5.1 汉藏语系苗瑶、侗台语族概况第162-166页
        5.1.1 苗瑶语族情况及语料来源第162-164页
        5.1.2 侗台语族情况及语料来源第164-166页
    5.2 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的句法表现第166-192页
        5.2.1 结果式的判定标准第166-168页
        5.2.2 苗瑶语族结果式句法表现第168-178页
        5.2.3 侗台语族结果式的句法表现第178-192页
    5.3 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192-198页
        5.3.1 苗瑶语族结果式语义特点第192-195页
        5.3.2 侗台语族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195-198页
    5.4 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198-213页
        5.4.1 苗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198-204页
        5.4.2 壮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204-209页
        5.4.3 傣语与泰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209-213页
    5.5 本章小结第213-216页
第六章 南亚语系结果式第216-241页
    6.1 南亚语系概况第216-218页
        6.1.1 南亚语系语言概况第216-217页
        6.1.2 南亚语系结果式研究现状第217-218页
    6.2 南亚语系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218-224页
        6.2.1 V-R类型第218-221页
        6.2.2 使动范畴第221-222页
        6.2.3 “先果后因”的编码形式第222-224页
    6.3 结果式的其他句法表现第224-228页
        6.3.1 关于V、R、O的语序第224-226页
        6.3.2 处置式、被动句第226-227页
        6.3.3 可能式、否定形式第227-228页
    6.4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228-232页
        6.4.1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语义类型第229-230页
        6.4.2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语义指向第230-232页
    6.5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232-239页
        6.5.1 佤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232-234页
        6.5.2 越南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第234-239页
    6.6 本章小结第239-241页
第七章 阿尔泰语系结果式第241-264页
    7.1 阿尔泰语系结果式研究概况第241-242页
    7.2 维吾尔语结果式第242-247页
        7.2.1 维吾尔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242-245页
        7.2.2 维吾尔语结果式的语义与事件结构模板第245-247页
    7.3 韩语结果式第247-255页
        7.3.1 韩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248-252页
        7.3.2 韩语结果式语义特点第252-254页
        7.3.3 韩语结果式的事件结构模板第254-255页
    7.4 日语结果式第255-263页
        7.4.1 日语结果式的研究概况第256-257页
        7.4.2 日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257-260页
        7.4.3 日语结果式的语义特点第260-262页
        7.4.4 日语结果式的事件结构模板第262-263页
    7.5 本章小结第263-264页
第八章 基于跨语言的规则与类型学解释第264-320页
    8.1 关于形态句法的倾向性与蕴含规则第264-300页
        8.1.1 各语言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第265-281页
        8.1.2 各语言进入V、R的词类第281-288页
        8.1.3 语序类型(SOV\SVO)与V、R、O组合的倾向性第288-293页
        8.1.4 结果式与处置句、被动句的关系第293-298页
        8.1.5 结果式的否定形式第298-300页
    8.2 关于语义的倾向性与蕴含规律第300-311页
        8.2.1 强弱结果式在各语系、语族间的分布第300-304页
        8.2.2 指向宾语与主语在各语系、语族间的分布第304-309页
        8.2.3 歧义句第309-311页
    8.3 关于事件结构的倾向性与蕴含规律第311-314页
    8.4 结果式VR在东亚地区语言中普遍使用的条件第314-320页
        8.4.1 语言内部因素第314-317页
        8.4.2 语言外部因素第317-320页
第九章 结语第320-328页
    9.1 本文研究主要发现与创新点第320-326页
    9.2 本文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前景第326-328页
附录第328-332页
参考文献第332-348页

论文共3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涡轮流量计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光纤光栅制备及折射率传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