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缘起:从庄严的丛林到慈悲的公司 | 第13-16页 |
1.2 研究思路:宗教社会学的组织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对象:上海A寺 | 第17-20页 |
1.3.1 上海佛教概况 | 第17-18页 |
1.3.2 A寺春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宗教组织的研究综述 | 第20-41页 |
2.1 西方宗教社会学关于宗教组织的研究述评 | 第20-29页 |
2.1.1 宗教组织类型学 | 第20-24页 |
2.1.2 各种组织理论的应用 | 第24-28页 |
2.1.3 小结 | 第28-29页 |
2.2 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发展及佛教社会学研究现状 | 第29-41页 |
2.2.1 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2.2.2 我国佛教社会学研究现状 | 第32-39页 |
2.2.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理论与方法 | 第41-48页 |
3.1 理论选择 | 第41-46页 |
3.1.1 制度视角的组织研究:制度环境与组织运行 | 第41-44页 |
3.1.2 制度化组织的适应性变形:组织结构与实际运行 | 第44-4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都市寺院的组织环境 | 第48-59页 |
4.1 都市社会的特征 | 第48-49页 |
4.2 都市佛教的信仰模式 | 第49-52页 |
4.3 寺院组织的制度环境 | 第52-55页 |
4.4 寺院功能的多元化 | 第55-59页 |
第五章 都市寺院的组织结构 | 第59-74页 |
5.1 传统寺院的丛林结构 | 第62-66页 |
5.2 都市寺院组织的中心与边界 | 第66-68页 |
5.3 都市寺院组织结构的官僚化 | 第68-74页 |
第六章 都市寺院的运行机制 | 第74-93页 |
6.1 丛林制度的保留和规范 | 第74-77页 |
6.2 现代官僚组织的制度安排 | 第77-88页 |
6.3 都市寺院的日常运作 | 第88-93页 |
第七章 都市寺院的权威构成 | 第93-109页 |
7.1 丛林制度下的传统权威 | 第93-97页 |
7.2 官僚权威与专业权威的重叠或冲突 | 第97-99页 |
7.3 组织的应对策略:重建合法性 | 第99-109页 |
第八章 寺院组织与资源支配 | 第109-127页 |
8.1 市场经济资源的支配 | 第110-120页 |
8.2 文化教育资源的支配 | 第120-124页 |
8.3 社会政治资源的支配 | 第124-127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27-131页 |
附录 | 第131-176页 |
附件 1: A寺大事年表 | 第131-141页 |
附件 2:国家宗教法规 | 第141-148页 |
附件 3:A寺征询信众意见调查问卷 | 第148-150页 |
附件 4:当代佛教寺院管理及建设问题调研问卷 | 第150-154页 |
附件 5:访谈记录 | 第154-174页 |
附件 6:A寺档案(内部资料) | 第174-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81-18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完成的项目 | 第182-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