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 第11-21页 |
1. 中医认识 | 第11-16页 |
1.1 病名 | 第11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1.3 辨证论治 | 第12-13页 |
1.4 其他方法 | 第13-16页 |
2. 西医认识 | 第16-20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流行病学 | 第16页 |
2.3 发病机制 | 第16-18页 |
2.4 西医治疗 | 第18-20页 |
3. 展望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0页 |
1. 病例选择 | 第21-22页 |
1.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 第21页 |
1.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疗共识) | 第21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22页 |
1.6 脱落标准 | 第22页 |
2. 实施方案 | 第22-24页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第22页 |
2.2 实施方法 | 第22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23页 |
2.5 疗效判定 | 第23-24页 |
3. 临床资料 | 第24-30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4-25页 |
3.2 Mayo评分结果比较(mean±SD) | 第25-26页 |
3.3 肠镜下黏膜修复情况 | 第26页 |
3.4 治疗前后血沉变化(mean±SD) | 第26-27页 |
3.5 治疗前后CRP变化(mean±SD) | 第27-28页 |
3.6 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 第28-29页 |
3.7 中医症候疗效改善情况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5页 |
1. 灌肠方组成分析 | 第30-33页 |
1.1 红藤灌肠液方药分析 | 第30-32页 |
1.2 随证加减方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讨论 | 第33页 |
3. 结论 | 第33页 |
4. 不足与展望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附录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