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用于浆液测量的电磁流量计浆液噪声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 第17-21页 |
1.2.1 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 第17-19页 |
1.2.2 用于浆液测量的电磁流量计浆液噪声现象 | 第19-20页 |
1.2.3 电磁流量计的浆液噪声产生原因 | 第20-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 第21-28页 |
1.3.1 电磁流量计浆液噪声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2 1/f噪声的特性与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3.3 管道液固两相流场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编排 | 第28-34页 |
1.4.1 论文的技术方案 | 第28-29页 |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1.4.3 论文编排 | 第30-34页 |
第二章 论文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第34-64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论文相关液固两相流理论基础 | 第34-39页 |
2.2.1 液固两相混合物的分类 | 第34-35页 |
2.2.2 固相颗粒的基本概念 | 第35-38页 |
2.2.3 液固两相流的基本参数 | 第38-39页 |
2.3 本研究的电磁流量计直管段与入口段要求 | 第39-42页 |
2.3.1 直管段与入口段 | 第39-40页 |
2.3.2 电磁流量计对直管段要求的原因 | 第40-41页 |
2.3.3 现有资料对电磁流量计直管段的要求 | 第41页 |
2.3.4 浆液流体直管段与入口段的研究意义 | 第41-42页 |
2.4 管道流体特性的粘性底层和沿程阻力系数问题 | 第42-50页 |
2.4.1 流体粘性底层理论 | 第42-43页 |
2.4.2 管道内的沿程阻力系数及计算方法 | 第43-50页 |
2.5 测量电极对测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2.5.1 测量电极表面积对测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2.5.2 测量电极材料对浆液测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2.6 CFD方法及其对液固两相流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52-56页 |
2.6.1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 第53-54页 |
2.6.2 欧拉-欧拉方法 | 第54-55页 |
2.6.3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 | 第55页 |
2.6.4 混合物模型和欧拉模型的选择细则 | 第55-56页 |
2.7 噪声的基础理论及随机信号的功率谱估计方法 | 第56-62页 |
2.7.1 噪声的性质与噪声的分类 | 第56页 |
2.7.2 白噪声和有色噪声 | 第56-58页 |
2.7.3 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 | 第58页 |
2.7.4 确定性噪声和随机性噪声 | 第58-61页 |
2.7.5 随机信号的功率谱估计 | 第61-62页 |
2.8 本章小节 | 第62-64页 |
第三章 基于CFD方法的电磁流量计管道浆液流场仿真研究 | 第64-96页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3.2 基于CFD方法的浆液型流体管道入口段长度研究 | 第65-75页 |
3.2.1 纸浆流体的管道入口段长度研究 | 第65-73页 |
3.2.2 沙浆流体的管道入口段长度研究 | 第73-74页 |
3.2.3 管道入口段长度对浆液噪声的影响及本文相关要求 | 第74-75页 |
3.3 基于CFD方法的浆液流体流速及固相体积浓度分布研究 | 第75-92页 |
3.3.1 纸浆流体的流速与固相体积浓度分布研究 | 第75-82页 |
3.3.2 沙浆流体的流速与固相体积浓度分布研究 | 第82-90页 |
3.3.3 纸浆与沙浆的流速及固相体积浓度分布特点总结 | 第90-92页 |
3.4 单位时间内冲撞电极的固相颗粒数与流速及浓度的关系 | 第92-94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94-96页 |
第四章 基于随机信号功率谱估计方法的浆液噪声模型研究 | 第96-110页 |
4.1 引言 | 第96-97页 |
4.2 浆液噪声的参数模型 | 第97-100页 |
4.3 浆液噪声功率谱的仿真实现 | 第100-102页 |
4.4 浆液噪声功率谱估计的实验验证及特性分析 | 第102-108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克服浆液噪声的电磁流量传感器改进方案 | 第110-125页 |
5.1 引言 | 第110-113页 |
5.2 电磁流量传感器的改进方案 | 第113-123页 |
5.2.1 改进方案的提出 | 第113-116页 |
5.2.2 管道内气泡的产生与运动规律 | 第116-122页 |
5.2.3 改进方案的确立 | 第122-123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改进方案的实验验证 | 第125-141页 |
6.1 引言 | 第125页 |
6.2 标定测试实验 | 第125-132页 |
6.2.1 标定装置及标定过程 | 第125-127页 |
6.2.2 改进传感器的标定数据与数据分析 | 第127-132页 |
6.3 改进传感器的浆液实验 | 第132-140页 |
6.3.1 纸浆实验 | 第133-136页 |
6.3.2 沙浆实验 | 第136-140页 |
6.3.3 浆液实验结论 | 第140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140-14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7.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主要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7.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42-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5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