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8页 |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第9-14页 |
·国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氮磷肥及密度对马铃薯的影响 | 第14-23页 |
·氮肥对马铃薯的影响 | 第14-17页 |
·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氮肥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 第15-17页 |
·磷对马铃薯影响 | 第17-20页 |
·磷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7-19页 |
·磷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 第19-20页 |
·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的影响 | 第20-23页 |
·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0-22页 |
·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互作效应对马铃薯的影响 | 第23-25页 |
·氮磷肥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23-24页 |
·氮肥和密度互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磷肥和密度互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25页 |
·马铃薯高淀粉品种研究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地点 | 第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30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0页 |
·数据统计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31-61页 |
·氮肥、磷肥和栽培密度对“陇薯8 号”产量的影响 | 第31-36页 |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著性检验 | 第31-32页 |
·回归方程的解析 | 第32-35页 |
·主效应分析 | 第32页 |
·单因素效应分析 | 第32-33页 |
·互作效应分析 | 第33-35页 |
·最佳模拟寻优 | 第35-36页 |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 号”块茎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7-41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37页 |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 第37-38页 |
·回归方程的解析 | 第38-41页 |
·主效应分析 | 第38页 |
·单因素效应分析 | 第38-39页 |
·互作效应分析 | 第39-41页 |
·最佳模拟寻优 | 第41页 |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 号”块茎维生素C 含量的影响 | 第41-46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 第42-43页 |
·回归方程的解析 | 第43-46页 |
·主效应分析 | 第43页 |
·单因素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互作效应分析 | 第44-46页 |
·最佳模拟寻优 | 第46页 |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 号”块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6-51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 第47-48页 |
·回归方程的解析 | 第48-51页 |
·主效应分析 | 第48页 |
·单因素效应分析 | 第48-49页 |
·互作效应分析 | 第49-51页 |
·最佳模拟寻优 | 第51页 |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 号”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51-56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51-52页 |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 第52-53页 |
·回归方程的解析 | 第53-56页 |
·主效应分析 | 第53页 |
·单因素效应分析 | 第53-54页 |
·互作效应分析 | 第54-56页 |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 号”块茎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6-61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56页 |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 第56-57页 |
·回归方程的解析 | 第57-60页 |
·主效应分析 | 第57页 |
·单因素效应分析 | 第57-58页 |
·互作效应分析 | 第58-60页 |
·最佳模拟寻优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1-66页 |
·氮肥对超高淀粉马铃薯的影响 | 第61-62页 |
·磷肥对超高淀粉马铃薯的影响 | 第62-63页 |
·栽培密度对超高淀粉马铃薯的影响 | 第63-64页 |
·互作效应对超高淀粉马铃薯的影响 | 第64-65页 |
·高产优质栽培方案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