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第8-22页 |
·中药当归的概述 | 第8-10页 |
·当归的本草考证 | 第8页 |
·当归的植物学和生药学特征 | 第8-10页 |
·当归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苯酞类化合物 | 第10页 |
·香豆素类化合物 | 第10-11页 |
·挥发油类 | 第11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1页 |
·有机酸类物质 | 第11-12页 |
·其他成分物质 | 第12页 |
·当归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当归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治疗应用 | 第12-13页 |
·当归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 | 第13页 |
·当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13-15页 |
·当归在临床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 第15页 |
·当归在临床治疗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 第15页 |
·关于实验室抗辐射损伤作用 | 第15页 |
·当归在临床应用中的保肝作用 | 第15-16页 |
·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 第16页 |
·临床试验当归有抗炎和镇痛效果 | 第16-17页 |
·临床上当归在抗癌方面作用 | 第17页 |
·现阶段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挥发油简述 | 第17页 |
·挥发油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 第17-18页 |
·挥发油的生理活性 | 第18页 |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 | 第18页 |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简介 | 第18-21页 |
·挥发油的分离鉴定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本试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本试验研究目标 | 第23页 |
·本试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优化工艺研究 | 第25-38页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设备仪器 | 第25-26页 |
·主要使用试剂 | 第26页 |
·试验的装置与工艺设计流程 | 第26-27页 |
·试验装置 | 第26页 |
·试验材料的预处理 | 第26-27页 |
·HD 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工艺流程 | 第2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单因素试验 | 第27-34页 |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 | 第34-36页 |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 | 第34页 |
·设计正交试验 | 第34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岷县不同地区当归挥发油含量比较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Belousov-Zhabotinskii (B-Z)化学振荡体系检测岷县不同地区产当归水提物成分的产地特征 | 第38-43页 |
·试验试验材料 | 第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试验试验装置与工艺流程 | 第38-39页 |
·试验装置 | 第38-39页 |
·当归水提物对B-Z 化学振荡体系的影响 | 第39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9页 |
·B-Z 化学振荡体系分析结果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第43-48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挥发油的提取 | 第43-44页 |
·GC-MS 分析条件 | 第44页 |
·图谱分析 | 第44页 |
·图谱分析 | 第44-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