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基于智能算法的滑坡位移预测与危险性评价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引言第15-25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研究动态第17-19页
        1.2.2 现有滑坡预报方法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基于经典智能算法BP和RBF的滑坡变形位移预测第25-61页
    2.1 滑坡变形位移状态辨识与曲线特征分类第25-31页
        2.1.1 滑坡变形位移状态辨识第25-26页
        2.1.2 滑坡变形位移曲线特征分类第26-27页
        2.1.3 我国境内典型滑坡体案例第27-31页
    2.2 BP神经网络第31-36页
        2.2.1 BP网络的结构模型第32-33页
        2.2.2 BP网络的学习机理第33-34页
        2.2.3 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第34-35页
        2.2.4 BP神经网络的四种改进算法第35-36页
    2.3 BP神经网络滑坡预测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第36-40页
        2.3.1 滑坡位移数据归一化方法的选取第36-37页
        2.3.2 BP网络输入、输出层节点的设计第37-38页
        2.3.3 BP网络隐含层结构设计第38页
        2.3.4 BP网络传递函数的选取第38-39页
        2.3.5 学习速率的选取第39页
        2.3.6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选取第39-40页
    2.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滑坡变形位移预测第40-51页
        2.4.1 滑坡位移数据的归一化处理第40-42页
        2.4.2 BP网络结构参数优选第42-45页
        2.4.3 BP学习算法选取的讨论第45-47页
        2.4.4 LMBP滑坡预测效果的进一步验证第47-51页
    2.5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滑坡变形位移预测第51-56页
        2.5.1 RBF网络的结构模型第51-53页
        2.5.2 RBF网络的学习机理第53页
        2.5.3 RBF网络参数优选第53-54页
        2.5.4 RBF神经网络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第54-56页
    2.6 BP、RBF神经网络滑坡预测有效性比较第56-60页
        2.6.1 BP、RBF神经网络特点比较第56-57页
        2.6.2 BP、RBF神经网络滑坡预测效果比较第57-60页
    2.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3 基于新型智能算法ELM的滑坡变形位移预测第61-77页
    3.1 极限学习机ELM第61-65页
        3.1.1 ELM的提出第61-62页
        3.1.2 单隐层前馈型神经网络第62页
        3.1.3 ELM算法描述与训练步骤第62-64页
        3.1.4 ELM与BP、RBF的不同点比较第64-65页
    3.2 ELM滑坡变形位移预测实验分析第65-68页
        3.2.1 ELM滑坡预测建模网络参数的选取第65-66页
        3.2.2 ELM滑坡预测性能测试第66-68页
        3.2.3 ELM滑坡预测效果分析第68页
    3.3 ROBUST-ELM滑坡预测模型第68-72页
        3.3.1 LS估计求解ELM输出权值的缺点第68-69页
        3.3.2 误差处理视角下ELM输出权重的推求第69页
        3.3.3 M估计理论第69-71页
        3.3.4 M估计的权函数第71-72页
        3.3.5 Robust-ELM算法流程第72页
    3.4 ROBUST-ELM滑坡预测中的抗粗差性验证第72-76页
        3.4.1 Robust-ELM对单个粗差的抵御性验证第72-75页
        3.4.2 Robust-ELM对多个粗差的抵御性验证第75-76页
    3.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4 基于智能耦合模型的滑坡变形位移预测第77-105页
    4.1 滑坡耦合预测模型构建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第77-79页
        4.1.1 单一预测模型的选取标准第77-78页
        4.1.2 耦合预测模型的构建形式第78-79页
    4.2 基于权重约束的滑坡耦合预测模型第79-88页
        4.2.1“权重约束”耦合预测的思想第79页
        4.2.2 权重约束GM(1,1)-ELM算法实现流程第79-80页
        4.2.3 顾及不同约束准则的权重求取第80-84页
        4.2.4 不同约束准则下权重特点评述第84页
        4.2.5 滑坡算例分析第84-88页
    4.3 基于算法融合的滑坡预测耦合模型第88-95页
        4.3.1 算法融合的思想第88-89页
        4.3.2 基于算法融合的GM(1,1)-ELM实现流程第89-90页
        4.3.3 滑坡算例分析第90-95页
    4.4 顾及诱发因素影响的耦合模型第95-102页
        4.4.1 顾及诱发因素影响的耦合建模思想第95-96页
        4.4.2 顾及诱发因素的GM(1,1)-ELM实现流程第96-97页
        4.4.3 滑坡算例分析第97-102页
    4.5 滑坡变形耦合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剖析第102-103页
    4.6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5 基于多因素加权灰靶ELM的滑坡危险性评价第105-121页
    5.1 滑坡危险性评价已有方法存在的问题第105-106页
    5.2 滑坡危险性评价因素体系第106-109页
        5.2.1 滑坡灾害的形成条件第107-108页
        5.2.2 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第108-109页
    5.3 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多因素加权灰靶ELM模型第109-113页
        5.3.1 基于GRA的滑坡危险性评价因素权重求取第109-110页
        5.3.2 灰靶决策支持下的滑坡危险等级区划第110-112页
        5.3.3 滑坡危险等级评价的灰靶ELM模型第112-113页
    5.4 基于灰靶ELM的重庆万州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第113-118页
        5.4.1 研究区域滑坡概况及成因分析第113-114页
        5.4.2 基于GRA的万州区滑坡影响因素权重分析第114-115页
        5.4.3 基于灰靶决策的万州区滑坡危险等级区划第115-117页
        5.4.4 基于灰靶ELM的万州区滑坡危险等级评价第117-118页
    5.5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1-125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121-123页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23页
    6.3 后续研究工作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作者简介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玉米叶片和植株氮营养高光谱诊断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GNSS整周模糊度估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