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爆破炮孔堵塞作用机理及其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炮孔堵塞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炮孔堵塞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炮孔堵塞长度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爆破破岩机理研究 | 第13-22页 |
2.1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 | 第13-15页 |
2.2 岩石中的爆炸荷载及冲击波 | 第15-17页 |
2.2.1 爆破作用施加于岩石的爆炸荷载 | 第15页 |
2.2.2 岩石中的爆炸冲击波 | 第15-17页 |
2.2.3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 第17页 |
2.3 岩石爆破破碎裂隙区范围 | 第17-19页 |
2.4 准静态应力场的作用区域 | 第19-21页 |
2.4.1 准静态应力场的破岩机理 | 第19-20页 |
2.4.2 静应力场的应力计算及其作用范围 | 第20-21页 |
2.5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常规装药结构最优堵塞长度探讨 | 第22-39页 |
3.1 炮泥在炮孔中的运动规律 | 第22-27页 |
3.1.1 炮泥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 | 第22-24页 |
3.1.2 炮泥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 | 第24-27页 |
3.2 最优堵塞长度探讨 | 第27-37页 |
3.2.1 能量密度原理 | 第27-30页 |
3.2.2 辅助孔的最优堵塞长度 | 第30-34页 |
3.2.3 改进型的能量密度原理 | 第34-35页 |
3.2.4 由时间相等原理推导最优堵塞长度 | 第35-36页 |
3.2.5 掏槽孔的最优堵塞长度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水封爆破原理及其优势 | 第39-54页 |
4.1 水封爆破作用原理 | 第39-40页 |
4.2 水封爆破装药结构 | 第40-43页 |
4.3 在不同耦合介质中的爆炸压力 | 第43-47页 |
4.3.1 空气不耦合装药时爆轰波的初始参数 | 第43-45页 |
4.3.2 水不耦合装药时爆轰波的初始参数 | 第45-47页 |
4.4 不同耦合介质爆破孔壁的初始压力 | 第47-49页 |
4.4.1 以空气为不耦合介质时孔壁的初始压力 | 第47-48页 |
4.4.2 以水为不耦合介质时孔壁的初始压力 | 第48-49页 |
4.5 爆生气体准静态应力场对比 | 第49-52页 |
4.5.1 以空气为不耦合介质时的准静态应力场 | 第49-50页 |
4.5.2 以水为不耦合介质时的准静态应力场 | 第50-52页 |
4.6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现场试验效果 | 第54-62页 |
5.1 依托工程简介 | 第54-56页 |
5.2 炮孔堵塞与否对比试验 | 第56-58页 |
5.3 爆破效果分析 | 第58-59页 |
5.4 巷道爆破试验 | 第59-60页 |
5.5 重庆歌乐山隧道水封爆破试验 | 第60-61页 |
5.6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9页 |